端午節傳統文化主題的活動演講稿【篇1】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圣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說“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傳統佳節眼瞅著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么尷尬?
謝謝大家!
端午節傳統文化主題的活動演講稿【篇2】
各位僑胞、各位朋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燦爛輝煌,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我們所有炎黃子孫倍加珍惜,為之驕傲和自豪。將中華文化傳承下去并不斷發揚光大,是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的光榮使命和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第二屆英國中華龍舟賽的舉辦,為廣大僑胞和英國民眾搭建了一個展示中華文化的良好平臺,讓廣大僑胞和英國民眾共享中華傳統節日的快樂,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是非常有意義的。我高興地看到,今天有十幾支由來自兩岸四地的留英學子共同組成的龍舟隊參賽,你們的參與使龍舟賽這一古老的傳統項目更加煥發出青春氣息,充滿生機與活力。我還高興地看到,今天的龍舟隊中有不少英國朋友熱情參與,到場觀賽的還有眾多英國民眾,歡迎你們和我們一起共享節日的喜慶與快樂。
我衷心希望,今天的龍舟賽能賽出風格、賽出水平,充分展示領區僑學界團結合作、積極進取、和諧融洽的良好精神風貌,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賽龍舟不僅是一項體育娛樂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和傳遞的積極精神價值。讓我們發揚龍舟賽這種同舟共濟的精神,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為增進中英兩國人民友誼、促進中英關系發展而共同努力,作出更大貢獻。
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傳統文化主題的活動演講稿【篇3】
尊敬的鄭伯農先生、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大家下午好!
“屈原忠憤存詞賦,千載龍舟競汨羅。”今天,各位不辭辛勞,從全國各地趕赴汨羅,出席紀念屈原誕辰2350周年詩聯大賽頒獎典禮暨書畫作品展開幕式。在此,我謹代表中共__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____和65萬汨羅人民,向各位的光臨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誠摯的問候!
汨羅是屈原晚年居住創作和以身殉國之地。2000多年來,汨羅江兩岸人民劃龍舟、吃粽子,紀念屈原,成就了汨羅端午源頭、龍舟故里的地位,這是文化的傳承,這是文明的`延續。因為屈原,汨羅江成為詩歌之江,端午節成為詩歌之節。歷史上,無數文化名人前來汨羅憑吊屈原,賈誼、司馬遷、杜甫、韓愈、柳宗元、朱熹等文化名人,曾在這里留下名篇佳作,豐富了端午文化內涵,增厚了汨羅江的歷史記憶。屈原的求索精神,屈原的愛國情懷,成為每一個中華兒女必不可少的精神素養,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在紀念屈原誕辰2350周年的日子里,書畫名家競相作畫,詩聯作者踴躍賦詩,創造精品力作,極具藝術價值。汨羅作為詩歌之鄉、龍舟故里,將努力實施文化強市戰略,積極推進文化藝術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最后,祝書畫作品展圓滿成功!
祝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端午節傳統文化主題的活動演講稿【篇4】
老師們、同學們:
包粽子、插艾草、賽龍舟、系五彩線……聽到這些習俗,大家猜到我說的是什么節日了嗎?對,是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名重午節、五月節,它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如今,端午節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重視。
端午節時值夏季,正是疾病開始流行的季節,因此端午節表達了人民驅邪避惡,以求身心平安的美好愿望。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各種傳說,更增添了它的文化內涵。無論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緬懷吳國大將軍伍子胥,還是悼念孝女曹娥和鑒湖女俠秋瑾,都表現出孝敬長輩、熱愛祖國的傳統美德,與中華民族的精神緊密貼合。
其中最廣為傳頌的當數偉大的詩人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的故事。他矢志不渝地追求真理,堅定不移地追隨故國的腳步,他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種憂國憂民的政治理想,以及為理想獻身的高尚情操,正是端午文化的靈魂。
心系人民的人,人民永不忘記他。屈原投江后,楚國百姓爭先恐后地劃船去拯救,于是才有振奮人心的端午賽龍舟的民俗;人們將飯團、雞蛋投入江里,以免江里的魚鱉傷及屈原的遺體,于是就有了我們今天吃粽子的民俗。
我們今天過傳統節日,根本意義在于對中華文化精髓的傳承。中華民族的特色就是有強勁的歷史記憶。尊重歷史,牢記過去,社會才能正道前進。這才是端午節對當今社會真正的意義所在。因此,對于我們中學生而言,慶祝傳統節日不僅是延續一種風俗習慣,更是對于民族精神與文化的傳承。
端午節傳統文化主題的活動演講稿【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有首兒歌說得好:“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講的就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端午節的由來》。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端午節是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關于端午節起源,相關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就是《離騷》。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汩羅江。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00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這一傳統佳節吧!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謝謝大家!
以上是關于“端午節傳統文化主題的活動演講稿5篇”分享,想了解更多“演講稿”就上云盤文庫(www.qingqu1.cn)
本文由用戶liao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1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