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西餐需要注意哪些禮儀 篇一
酒文化的精深這里沒有辦法用小篇幅寫。就講講酒杯好了。
西餐中,桌面通常會在靠近右手邊放3-4個杯子,呈45度角擺放。
1、起泡酒杯,高而瘦的杯型方便大家觀賞氣泡上升的樣子。
2、第二個杯子,是喝白葡萄酒的,它不同于起泡酒杯,是我們常見的形狀。
3、第三個杯子是紅酒杯,它形狀類似白葡萄酒杯(當然具體形狀也不是絕對的,取決于主人的愛好,這里說的是一般情況),但稍高大一些。
4、水杯,它也是最高最大的。在換酒,換菜時飲水漱口,可以幫助更好品嘗酒菜滋味。
喝湯需要注意什么禮儀 篇二
錯誤喝湯五個習慣
要喝純湯
很多人認為燉排骨湯、雞湯,所有的營養都在湯內,所以就只喝湯,不吃肉。其實,這樣是不對的,不管是哪種湯,就算是熬煮很長時間,湯很濃郁,湯的蛋白質也只有約6%~,15%,85%以上的蛋白質營養仍是在肉的本身。所以僅喝湯不吃肉會有很大的損失。
用餐最后才喝湯
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是先用餐,后喝湯,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喝湯習慣。而西方的出餐順序一般是先喝湯,再用餐,這才是健康的喝湯習慣。因為先用餐的話,就可能是已經吃飽了,吃飽之后再喝湯,就容易導致營養過剩,造成肥胖,而且湯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先喝湯比最后喝湯,健康效果更佳,并且有助于減肥。
喝湯要喝滾燙的湯
人的口腔正常溫度在37攝氏度左右,而人體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溫度,也只有60攝氏度左右,超過此溫度容易造成黏膜損傷,而且還應注意的是,愛喝熱湯會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所以喝湯應該等湯稍涼再喝,這樣可以保證身體不受到疾病的威脅。
喝湯速度快
如果喝湯速度很快,等意識到吃飽的時候,說不定已經吃過量了,這樣容易導致肥胖。喝湯應該慢慢品味,不但可以充分享受湯的味道,也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有充裕的時間,并且提前產生飽腹感,不容易發胖。需要減肥的美女要注意了,一定要切記這個錯誤的喝湯習慣,改掉它,說不定你的減肥效果會更佳。
每頓能喝好幾碗
喝湯也是有忌諱的,不能什么湯都喝,也不能什么湯都多喝。如果湯的種類是高熱量、高鹽份、高嘌呤,就不能多喝,尤其是患有痛風、腎臟病及高血壓的人,應避開喝這些湯。一般人吃飯時可緩慢少量喝湯,以胃部舒適為原則。
喝湯不要杜絕營養健康浪費,以上的喝湯注意事項可不要看過就忘記哦。
餐桌禮儀喝湯的禮儀
1、喝湯要用湯匙,千萬不要端起碗來喝。
2、喝湯的方法湯匙由身邊向外舀出,由內向外方向舀著喝。
3、喝湯時,第一次舀湯宜少,先測試溫度,淺嘗。喝湯不要出聲。
4、喝湯時,不要任意攪合熱湯和用口吹涼。
5、湯舀起來,不能一次分幾口喝。
6、湯將見底,可將湯盤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托起,向桌心,即向外傾斜,以便取湯。
7、喝完湯,湯匙應擱在湯盤上或湯杯的碟子上。
同習俗的喝湯禮儀
喝湯時最先要注意的是姿勢必須端正。將湯匙拿至嘴邊時,上身易向前傾,變成“吸湯”,所以會發出聲音。在歐美不叫“喝湯”,而是說“吃湯”,也就是要把湯送到嘴邊吃下,這樣便不會發出異響。各位不要以為喝湯很簡單,其實這是一門學問。現將注意事項簡單說明如下。
喝湯時背脊要挺直,臉不可朝下。西洋有句俗語說:“想惹人嫌,不妨出聲喝湯”,原因就是這樣的。喝湯時,湯匙要橫拿,略略傾斜以湯匙前端靠近嘴邊,要訣是要把湯倒入嘴里了。喝湯時需由內往外舀,右手拿湯匙,左手按住盤緣是最基本的姿勢。英國人則認為,喝湯時左手放在腿上,才合乎禮節的。舀湯的方式多采用英式,由內往外舀(由外往內舀是法式)。不過,湯的份量尚多時,毋需由最里側舀向外側。舀起后,湯匙底部先在盤緣輕擦一下,再送至嘴里。否則,湯汁極易滴落桌面或下巴,很不雅觀。
湯匙不要舀滿尤其是第一匙,千萬不可太滿,因為,這一匙負有確認湯熱度的任務。而且湯匙舀得太滿,多不易涼,分兩口吃又違反禮節,假如一口吞下因太燙而吐出時,可就當眾出丑了。縱使湯的溫度適中,舀的時候還是以不超過湯匙八分滿為原則,不然也很容易滴落桌面。
無論多燙都不可用口吹涼用口把湯吹涼是最不雅的行為,絕對禁止。我們可用湯匙舀起一些,待稍涼時再喝,就和避免這現象發生了。
湯剩下不多時可將盤子往外斜著舀湯喝得只剩一些時,左手可以拿住盤子往外傾斜,再以湯匙舀起來喝。不過,不能全部喝完。因為想要喝完,一定會發出湯匙摩擦盤子的聲音。當然,把盤子整個拿起來,將湯倒入嘴里的作法更是要不得。
品茶需要注意什么禮儀 篇三
品茶必知的禮儀常識
1、首先,茶具要清潔。
客人進屋后,先讓坐,后備茶。沖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凈,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污垢,更要細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生,又顯得彬彬有禮。如果不管茶具干凈不干凈,胡亂給客人倒茶,這是不禮貌的表現。人家一看到茶壺、茶杯上的斑斑污跡就反胃,怎么還愿意喝你的茶呢?
2、切菜、倒茶要適中。
現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給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熱燙手,讓客人一時無法端杯喝茶。其次,茶水要適量。先說茶葉,一般要適當。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沖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沖好。再說倒茶,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太滿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濕。不小心,還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手腳,使賓主都很難為情。當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過杯底就端給客人,會使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不是誠心實意。
3、再次,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只要兩手不殘廢,都是用雙手給客人端茶的。但是,現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這個規矩,用一只手把茶遞給客人了事。雙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沒有杯耳的茶杯倒滿茶之后周身滾燙,雙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邊緣就往客人面前送。這種端茶方法雖然可以防止燙傷事故發生,但很不雅觀,也不夠衛生。請試想,讓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嗎?
4、添茶。
如果上司和客戶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務生來添茶,或讓服務生把茶壺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親自來添則更好,這是不知道該說什么好的時候最好的掩飾辦法。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給上司和客戶添茶,最后再給自己添。
品茶要注意什么禮儀
1、續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頭”,應盡快“續杯”。如果發現客人的杯子有茶渣,應該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換杯。主人應熟悉茶品狀況,若茶湯已現水味,應及時換茶。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適當注意觀察,在喝的盡興時候,也應該掌握茶局結束的時間。
2、茶點
正規場合,品鑒好茶時不宜食用茶點,否則視為對茶的不尊重。食用的茶點,并不推薦重口味的蜜餞奶糖類茶食,堅果類的零食比較適宜。茶到深夜,當備茶點。
3、安排座位
為了配合長幼有序的禮節,盡量安排長輩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原因是這樣一來,斟茶將會按照順序,自左向右,最后到自己,如果將主賓安排的位置不對,則斟茶過程中如先給主客斟茶,則順序將被打亂,從而變的無序。
4、燒水壺蓄水
如遇賓客多需要助泡協助燒水壺蓄水時,可以在需要蓄水時適當打開壺蓋示意,避免高聲要水,那樣會使賓客感到尷尬。
5、放置茶壺
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
6、茶壺擦拭
有的茶主人,十分愛惜自己壺,在沖泡中,難免淋壺擦拭,把玩摩挲,甚至多壺齊養,但不知道在自己的舉手投足間,這些多余的動作,已經影響到了客人品茶注意力。同樣道理,品茶期間,整理茶臺、擦拭桌椅,也讓人以為主人要送客了。
7、注意穿著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品茗禮儀要求著裝整潔大方,女性切忌濃妝艷抹,大膽暴露;男性也應避免乖張怪誕,如留長發、穿乞丐裝等。除了儀表整潔外,還要求舉止莊重得體,落落大方。
8、知客位尊卑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客位”的尊卑問題,雖然茶道里面講究的是“主隨客便”一說,不過喝茶的人多了,自然應該遵循這樣的原則:面對主人,主人的左手邊的是“尊位”。順時針旋轉,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邊,不論茶桌的形式如何,這個是不變的鐵律。尊位的第一順序為: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紀大的人。其中師者、長者為尊,如果年齡相差不大,女士優先做尊位。
9、關于吸煙
喝茶嚴禁抽煙。濃郁的煙味會蓋過茶的清香味。
10、控制言行
所談話題,切不可說人是非,道他人長短。亦不宜眉飛色舞,擊節拍案。氣氛安靜為上,方能品出茶之真味。
溫馨提醒:
隨著飲茶文化的深入人心,各種茶會活動也越來越多,與會品茗者也可帶上自用的茶杯,游走交流時取出向各茶席索茶喝,那么要帶怎樣的杯呢?自己的茶杯盡量不要太大,也不要抱著炫耀名貴器物的心態,而是在會前要了解主辦方辦的是什么形式的茶會,再選擇一個合適的茶杯。
基本職場禮儀 篇四
1、教師的行為舉止:一個人氣質、自信、涵養往往從他的姿態中就能表現出來。作為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
(1)目光:在講臺上講課時,教師的目光要柔和、親切、有神,給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見之感。當講話出現失誤被學生打斷,或學生中出現突發事情打斷你的講課時,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這樣做有損于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師站著講課,既是對學生的重視,更有利于用身體語言強化教學效果。站著講課時,應站穩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聳肩,或過于昂著頭。需要在講臺上走動時,步幅不宜過大過急。
(3)手勢:老師講課時,一般都需要配以適度的手勢來強化講課效果。手勢要得體、自然、恰如其分,要隨著相關內容進行。講課時忌諱敲擊講臺、或做其他過分的動作。
2、教師的言談:教師承擔的主要任務離不開語言表達。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注意表達語言時應遵守的禮儀禮節。
(1)表達要準確:學校中設置的每一門課程都是一門科學,有其嚴謹性、科學性。老師在教授時應嚴格遵循學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2)音量要適當:講課不是喊口號,聲音不宜過大,否則,會給學生以聲嘶力竭之感。如果聲音太低又很難聽清,也會影響教學效果。
(3)語言要精練:講課要抓中心,不說廢話和多余的話,給學生干凈利索的感覺。
(4)講課可以適時插入一些風趣、幽默的話,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與學生談話:
(1)提前通知,有所準備。談話最好提前與學生打招呼,讓學生有一個思想準備,這既是一種禮貌,又是對學生的尊重。
(2)熱情迎候,設置平等氣氛。舉止端正,行為有度。談話時,語氣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譏,應表現出良好的道德修養。
(3)分清場合,入情入理。在與人談話時,老師的表情要與談話對象、內容協調一致。不要言過其實,故意夸大事實,也不應傳播不利團結或道聽途說的事情。
辦公室禮儀舉止需要注意哪些 篇五
關于辦公室禮儀舉止需要注意哪些
在辦公室里,要注意行為舉止莊重、自然、大方、有風度。走路時要身體挺直,速度適中,步子穩重,給人以正派、積極、自信的印象。切不能大步流星,慌里慌張,讓人感到毛手毛腳、不可信任。坐姿要端正優美,女職員坐下時要注意雙膝并攏,不要趴在桌上,讓人感到懶洋洋的,更不要把腳翹到桌上,這是很不文明的表現。
進入別人的辦公室之前,要輕輕地敲門,得到允許方可入內。開門、關門的。動作要輕,不要發出聲響。不能用腳踹門、用腳關門。不準在工作崗位上吃零食、刮胡子、看小說、打瞌睡。不能高挽著袖口、褲腳。不能叼著煙卷在辦公室里到處亂逛。
上下班要準時,工作時間要以全部精力干好工作,不要把個人的私事帶到辦公室里去干,不要利用辦公設備干私活,例如復印資料、轉錄音像帶、通私人電話等。不要在辦公室里織毛衣、寫家信、會親朋好友。此外,帶自己的親友來辦公室參觀,或讓他們來共享寫字間的辦公用品,也是不合適的。
文書禮儀需要注意哪些 篇六
文書禮儀需要注意哪些
職業文書翔實準確
文書禮儀包括范圍相當廣泛, 在工作過程中單位與單位、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單位都有可能形成一定的書信關系,比如邀請函、傳真等,在撰寫時應當力求準確、適當地表達出禮儀上的要求,根據不同的時機和對象,把文書寫得恰如其分、恰到好處。有時候,還可根據具體情況寫進一定的實質內容,以便使禮儀文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文書中涉及的時間、地點和其他有關資料,均應經過核對,做到翔實可靠。不應把禮儀文書僅僅視為“應景文章”,簡單抄襲套用現成的格式。
全稱體現禮貌
職業文書類型廣泛,包括賀函、賀電;感謝信、感謝電和感謝公告;邀請函、邀請電和復件;國書、全權證書、授權證書、委任書等,還包括一些事項通知。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職業禮儀文書應注意在文字中的名字、名稱,在第一次出現時都應使用全稱。比如文電中的外國國名,如習慣用簡稱,可使用正式簡稱。某些特殊國家,不可使用簡稱。文中的單位名稱,第一次亦應使用全稱。對方的職銜、姓名要用全稱。
稱謂表現尊重
在文書中對對方在社會中的職務、職稱、地位的稱呼,稱為公職位。如主席、總理、部長、局長、校長、主任、經理、董事、會長、秘書長、理事等。如果收信人有過兩種以上的職務(或職銜),甚至同時身兼數職,就需要選擇一個適當的稱呼。選擇的原則是視書信內容與受信人的哪個職位關系密切。如受信人從前是寄信人的老師,現在當了局長,而寄信人的書信重點是敘師生情誼,那么這封信的稱謂就應以表示師生關系為宜。
文書禮體現尊敬謙虛
科技文明日新月異,人際間的交往溝通變得越發快捷。但越是如此,書信在現代生活中越顯得禮數周到,親筆信就體現著對對方的尊敬有加。
古人曾在書信中表現出“自謙而敬人”的。美德。清華大學歷史系彭林教授在談到書信禮時,曾提到書信中的敬稱稱呼是向對方表明尊重,一般用古代的爵稱,君、公等,也可在稱謂前加敬字,或者稱字和號。像夫人一詞,是專用來稱對方或他人妻子的,也包含尊敬的意思,但稱呼自己的妻子為我夫人就不合適了。古人“自謙而敬人”的做人原則在書信中表現為對別人用敬稱的同時自己用謙稱。
書信禮更多的是一種禮儀規范,但所折射的卻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尊敬謙虛的傳統美德。現代人寫信的機會越來越少,大多數人都已經習慣使用E-mail,但其實一些基本的原則,比如書信的結構敬語稱呼等還是應該和傳統書信一樣。
需要注意的幾個舉止禮儀 篇七
需要注意的舉止禮儀
舉止禮儀并不是個別人規定出來的,而是被大多數人經過實踐并被充份認可的。所以,你如果做不到,就會被大多數人所看不慣,就會認為你對周圍人以及交往對象不尊重。
我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不遵守交通規則。像行人亂穿馬路,車輛走逆行道,出租車任意停,自行車走和機動車搶道等。這些不好的行為,已經變成了很多人的習慣。
在公共場所不守秩序。像乘電梯、走樓道的時候,不會走右邊;乘車、購物、辦事不排隊;車上不但見到老人不讓座,甚至還會跟老人搶座。公共綠地,明明上面有醒目的牌子提示不要踩,偏偏孰視無睹地在上面走來走去。
公共場合舉止欠雅。大庭廣眾之下,解衣松帶,毫無掩飾地化妝、用牙簽,吃飯響聲大作,不用公共筷、勺。在公共場所談笑風生,不顧及左右。接、打手機的時候不管周圍有沒有其他人都大聲地說,就怕對方聽不見。在劇院里面嘰嘰咕咕地吃零食、瓜子。公共場所,無所顧忌地往地上吐痰、扔垃圾。
某些行業,由于工作需要,必須出現處于公眾注意之下。如銀行的大堂經理。如果大堂經理趴在桌上睡覺,或是拿著電話表情曖昧地煲電話粥,或是躲在椅子上邊看著天花板邊用手轉鉛筆……就太有損銀行這種高度國際化和現代化的企業形象了。
由于大多數人的交往還是”一面之交”,即使是和你的客戶。他們沒有機會也沒有必要對你進行深入了解。完全靠他們的第一感覺,并以第一感覺為基礎對你進行判分。這個分數,會直接影響到你們今后的合作以及合作程度。如果你的舉止總是欠妥,縱使你以后有生花的嘴,也難以把這種陰影從他們的心中抹掉。所以,必須重視你的舉止禮儀。
播下行為的種子,你會收獲習慣;
播下習慣的種子,你會收獲性格;
播下性格的種子,你會收獲一生的命運。
舉止禮儀介紹
自然。自然最美, 自然有如行云流水, 行止自如, 是舉止的首要要求。不矯揉造作, 不局促呆板,不裝腔作勢, 就是自然。微笑發自內心, 不強作歡顏,不滿臉堆笑。舉止自如, 才顯示出真誠和樸實。
穩重。穩重是由工作性質和職業特點所決定的。穩重就是處事和待人接物沉著穩健, 泰然自若。辦事時有條不紊, 精明強干, 而不是毛手毛腳, 丟三落四; 交談時娓娓而談, 而不是手舞足蹈, 喜怒無常。
得體。舉止符合身份、適應場合、順應情景,就是得體。公務人員的舉止, 代表單位的形象, 有時甚至是代表國家、民族、地區的形象, 要有很強的角色意識, 一舉一動, 必須符合身份。不同的場合, 不同的對象和環境, 舉止要求不一樣, 莊嚴肅穆的場合要求舉止莊重, 輕松歡樂的場合則可以活潑一些。
文明。公務人員的舉止要體現文明禮貌。遵守公共秩序, 講究公共衛生。別人談話時, 尊重他人,安心聽講。不做一些不雅的動作, 注意公共場合的禁忌。優待女性, 主動給女士讓座、讓道。女士站立、下蹲、就座時不叉開雙腿。
優雅。這是舉止的最高境界。舉止優雅是精神境界、文化品位、道德修養的綜合體現。要求舉止在符合一般規范的基礎上, 追求高尚脫俗, 美觀雅致, 坐立行走、神態表情顯示出不同凡響, 高人一等。除了掌握一般的舉止禮儀外, 需要加強自身修養和實踐磨煉。
舉止禮儀小知識
舉止是一種不說話的“語言”,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個人的素質、受教育的程度及能夠被別人信任的程度。在社會交往中,一個人的行為既體現他的道德修養、文化水平,又能表現出他與別人交往是否有誠意,更關系到一個人形象的塑造,甚至會影響國家民族的形象。冰冷生硬,懶散懈怠,矯柔造作的行為,無疑有損于良好的形象。相反,從容瀟灑的動作,給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覺;端莊含蓄的行為,給人以深沉穩健的印象;坦率的微笑,則使人賞心悅目。因此,我們在交往中應該使自己成為舉止優美的人。
1、儀態——展示您的教養
儀態,指人的姿態、舉止和風度,即一個人的表情、行為、動作,也包括人的體態語。它反映一個人的性格、心理、感情、素養和氣質。個人的禮儀修養正是通過一舉一動表現出來的。一個人即使有出眾的姿色、時髦的衣著,但如果沒有相應的行為美,就破壞了自己的形象。我們的姿態舉止就應該體現秀雅合適的行為美。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有行相。要率直而不魯莽,活潑而不輕佻,工作緊張而不失措,休息時輕松而不懶散,與賓客接觸時有禮而不自卑。一個人的氣質、風度及其禮儀教養不能僅是靠高檔的服飾裝扮而成的,更不是靠人們擁捧而就的,而是在一言一行中自然體現出來的。
2、站姿——要有穩定感
最容易表現體態特征的是人處于站立時的姿勢。社交場合中的站姿,要求做到“站有站相”,注意站姿的優美和典雅。女性應是亭亭玉立,文靜優雅;男性應是剛勁挺拔,穩健大方。正確的站立姿勢應是:端正、莊重,具有穩定性。站立時的人,從正面看去,應以鼻為點與地面作垂直狀,人體在垂直線的兩側對稱,表情自然明朗。
溫馨提示——注意防止不雅站姿,例如:
⑴ 上身。歪著脖子、斜著肩或一肩高一肩低、弓背、挺著腹、撅臀或身體依靠其他物體等。
⑵ 手腳。兩腿彎曲、叉開很大以及在一般情境中雙手叉腰、雙臂抱在胸前、兩手插在口袋等。
⑶ 動作。搔頭抓癢,擺弄衣帶、發辮、咬指甲等。
3、坐姿——講究穩重感
坐姿是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人體姿態,它反映的信息非常豐富。優美的坐姿是端正、優雅、自然、大方。入座時,要走到座位前面再轉身,然后右腳向后退半步,再輕穩地坐下,收右腳。入座后,上體自然坐直,雙肩平正放松,立腰、挺胸,兩手放在雙膝上或兩手交叉半握拳放在腿上,亦可兩臂微屈,掌心向下,放在桌上。兩腿自然彎曲,雙腳平落地上,女士雙膝必須靠緊,兩腳平行,臀部坐在椅子的中央。雙目平視,嘴唇微閉,微收下頜,面帶笑容。起立時,右腳向后退半步,而后直立站起,收右腳。
溫馨提示——要堅決避免以下幾種不良坐姿:
⑴ 就座時前傾后仰,或是歪歪扭扭,脊背彎曲,頭過于前傾,聳肩。
⑵ 兩腿過于叉開或長長地伸出去,萎靡不振地癱坐在椅子上。
⑶ 坐下后隨意挪動椅子,在正式場合蹺二郎腿時搖腿。
⑷ 為了表示謙虛,故意坐在椅子邊上,身體萎縮前傾地與人交談。
⑸ 大腿并攏,小腿分開,或雙手放在臀下,腿腳不停地抖動。
4、走姿——展精神風貌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從一個人的走姿就可以看出其精神是奮發進取或失意懶散,以及是否受人歡迎等,它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在生活中有的人精心打扮穿著入時,如果走姿不美,就會遜色三分;而有的人盡管服裝樣式簡單,優美的走姿卻使他氣度不凡。標準的走姿要求行走時上身挺直,雙肩平穩,目光平視,下頜微收,面帶微笑;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彎曲,擺動時,以肩關節為軸,上臂帶動前臂,向前、后自然擺動;身體稍向前傾,提髖屈大腿,帶動小腿向前邁。
溫馨提示——注意矯正不雅的走姿:
⑴ 內八字和外八字。
⑵ 彎腰駝背,歪肩晃膀。
⑶ 走路時大甩手,扭腰擺臀,大搖大擺,左顧右盼。
⑷ 雙腿過于彎曲或走曲線。
⑸ 步子太大或太小;不要腳蹭地面、雙手插在褲兜或后腳拖在地面上行走。
本文由用戶海底星空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