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教案 篇一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內容,了解文學作品的美。
2、嘗試翻一頁、多頁畫面進行理解表達故事。
3、感受三原色反應帶來的美感。
4、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5、喜歡并嘗試創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1、繪本《顏色》的ppt、視頻轉換儀、電腦。
2、紅、黃、藍顏料、畫筆、調色盤、洗畫筆用的水。
教學重難點:
介紹三原色結合圖片、視頻等加深印象且能運用于具體的圖片中加以分析。
實際運用中加入色彩知識點加以欣賞。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1、帶領幼兒模仿小老鼠進活動室。
2、帶幼兒入座。
喵——貓來了,快回家吧。
(二)推測繪本內容。
1、封面的猜想。
2、扉頁推測。
這只小老鼠和顏色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3、推測第一跨頁。
你覺得小老鼠在想什么?
4、推測第二跨頁。
接下來小老鼠會怎么做呢?請小朋友們發揮你們的想象力,看誰能續編出最完整最好聽的故事來。
(三)集體閱讀。
1、閱讀p3-p9。
桌上有什么?這是什么? 小老鼠會怎么做?小老鼠拿著顏料做了什么?
2、示范藍+黃=綠,感受顏色變化。
(四)帶著問題自主閱讀p10至最后。
小老鼠用完了東西就隨便亂扔,我們可不要學它喲,用過的東西要收拾擺放整齊。
(五)教師演示ppt,完整地講述一遍故事。
活動延伸:
看完了小老鼠五彩的世界,讓我們也到外面去尋找我們的五彩世界吧!
活動反思:
藝術活動是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活動以幼兒喜愛的顏色為主要內容,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每一種色彩都向幼兒訴說著不同的情感,需要幼兒用心去體驗,去觀察,運用色彩詞恰如其分的表現生活。 這就是語言色彩,語言藝術,是中國文學藝術,是中華文化的藝術。語言的色彩之美,是神會之美, 是品茗之美,是含蓄之美,是淡雅之美。讓我們拿起筆來,去 描繪我們多彩的生活。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美,從而陶冶了幼兒美的情操。
小百科: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波長范圍很窄的電磁波產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為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視覺神經感覺。
中班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調查的興趣,通過調查增進對家人的了解和愛。
2、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并能有條理的講述。
重點及難點
重點是能有條理的講出自己家庭成員的職業、愛好等。
難點是能說出自己喜歡的原因。
活動準備
提前要求幼兒了解家人的生日、喜好(愛吃的食物、喜歡穿的衣服樣式、顏色、業余愛好等)、了解父母的職業、全家福照片、水彩筆、圖畫本、幼兒用書第一頁。
活動方法
討論法、談話法、啟發引導法
活動過程
一、互相交流了解家庭成員情況
1、教師先自我介紹:姓名、年齡、家庭主要成員。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家人,家里有哪些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師:大家都知道自己和父母是最親的,是啊,只有在爸爸媽媽身邊生活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你知道嗎?從呱呱落地到現在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他們在我們身上傾注了多少心血啊!現在,就請大家看一看一位小朋友小時侯的照片,請你猜一猜是誰?(出示張愛心小朋友的成長照片,先讓幼兒猜一猜,最后讓他來說一說自己的家庭)
3、說說父母的職業、愛好、喜歡吃的食物、喜歡的運動等。
請一部分小朋友來講述自己所了解的家庭成員的情況。
(評析:這個過程是對幼兒前期知識準備的一個鞏固,讓孩子在講述中更深的體會到自己家人的重要性。)
4、分組交流,讓每位小朋友都有講話的機會。
在一部分幼兒講述后,給孩子們一個自由討論的時間,讓一些沒有機會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孩子也有機會說出心中的想法。
(評析:這個過程老師是讓孩子自由地與同伴說一說,滿足孩子講述的愿望,同時在講述中孩子的構思也會不斷完整和豐富。培養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5、出示全家福照片請幼兒說一說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覺?
引導幼兒發現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覺是相親相愛的。(可以互相擁抱、搭肩、頭靠頭、腳對腳……)
(評析:這個過程是讓孩子知道和家人在一起是快樂、開心、幸福的)
二、展現交流,分享成功
1、繪畫自己的家的全家福。
有一部分幼兒會較快的完成的作品,這時老師有兩種選擇:一是建議這些孩子對自己作品再進行一些裝飾、另一種是引導他們有序地去觀看別人的作品,并嘗試進行評價。
(評析:在互相介紹作品的過程中,進一步讓幼兒領略到家人對自己的重要性。)
2、作品展覽講評。
當全部幼兒都完成制作后,就到了集中欣賞、分享成功的時候了,將孩子的作品通過數碼相機傳送到投影中,讓大家都能欣賞到自己和別人的的作品,讓幼兒感到自己是多么的能干。
活動結束
將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墻面上,供幼兒自由欣賞,互相介紹和交流。
中班教案 篇三
活動設計背景
根據平時工作中與家長的交流,也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階段,幼兒每頓的用餐習慣,使用筷子的方法不正確,特制訂了《寶寶長大了》游戲活動。
活動目標
提高幼兒手腕的靈活性和動手的能力。
增強幼兒的用筷子的技能
培養幼兒參加游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讓幼兒更好的掌握用筷子的方法,能用筷子自己用餐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雙筷子、有個小碟子
若干豆類食品
輕快的幼兒音樂
活動過程
1、導入游戲,放出輕快的幼兒音樂,教師用筷子以舞蹈敲擊動聽的節奏聲音,引入活動課程。
2、活動游戲,教師讓幼兒以模仿形式,學習如何用筷子
3、在幼兒學習了用筷子的基本動作后,自己喂食盤中的豆類食品給爸爸媽媽,讓孩子知道生活中父母喂孩子們吃飯的艱辛,也鍛煉孩子用筷子的技巧。
4、將幼兒自由分配成各小組,以手中的筷子變魔術(如:三角形、小房子、小花型等)
5、教師放出輕快地音樂,在老師的帶引下,幼兒們用手中的筷子敲打出動聽的聲音,爸爸媽媽以有節奏的掌聲配合。
6、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們學會自己吃飯,有自我成長意識
教學反思
通過游戲活動的安排,幼兒可展示平時生活的自理能力。在活動中,我主要采取了以幼兒游戲為主導,孩子動手能力為難點,以示范法,游戲法,貫穿整個活動,其次以家長互動提高幼兒游戲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游戲中成長,游戲中學習,感覺寶寶長大了。
但在游戲過程中,個別自理能力較差的孩子,需要老師的輔助,不能跟上活動速度,讓老師根據個別情況調整游戲,在游戲中還可以使用一些幼兒平時接觸的生活用品,讓孩子更了解生活,貼近生活,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和靈活性。
中班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認識紅色各種不同的象征意義,引發具體聯想與抽象概念。
2、能繪畫各種紅色物品,通過語言交流進一步感受紅色與情緒感受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紅色大紙一張,記錄筆一支。
2、事先收集蘊含象征意義的紅色物品圖片數組,具體內容見下文。
3、紅紙若干,畫筆。
活動過程:導入小朋友們你們看我手里拿的紙是什么顏色的呀?你們喜歡紅色嗎?為什么?(幼兒自由表述喜歡紅色的原因,教師在傾聽時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
紅色會說話——出示紅色大紙。看到紅色,你想到了什么?為什么?——傾聽幼兒的表達,將其對紅色的感受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記錄下來。
如,有孩子說看到紅色就想到草莓,因為他喜歡紅紅的草莓;教師便畫“心”,表示想到了喜歡的東西。
有孩子說看到紅色想到了火,因為紅色感覺好熱;教師就用簡筆畫記錄“火焰”。
(下面來看看老師會想到的有哪些,你們都認識嗎)——出示蘊含象征意義的紅色物品圖片數組,拓展幼兒對紅色的經驗。
——出示第一組圖片:紅蘋果、番茄、草莓、櫻桃看到它們,你會想到什么?(請幼兒大膽聯想并舉手發言)
——出示第二組圖片:紅喜字、鞭炮、紅包、福字、紅燈籠。看到它們,你會想到什么?(引導幼兒向抽象情感方面的聯想)
——出示第三組圖片:各種紅色交通標志。這里的紅色會告訴我們什么?(提醒我們要小心、請注意。)
——出示第四組圖片:中國結、世博會中國場館、國旗。看到它們,你會想到什么?(想到中國,激發紅色的愛國熱情)我讓紅色來說話
——生活中有那么多紅色的東西,它們跟生活中很多事情有關。請小朋友們回到自己的小組,在紅紙上畫上自己喜歡的紅色的事物。
總結——教師總結并點評每個幼兒對自己畫的紅色事物的講述,感受紅色的豐富多樣和其象征的意義。
本文由用戶楓葉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