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快樂的我》 篇一
活動目標:
1、感受集體游戲、合作學習的快樂。
2、通過故事學習,知道為大家做事受別人歡迎,自己也會快樂的道理。
3、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4、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運用自己喜歡的的方式表達表現。
活動準備:
太陽媽媽、太陽寶寶胸飾各一個;小鳥、蜜蜂、青蛙胸飾若干;課件;大樹模型;彩色樹葉、小禮品;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師生一起玩"捉迷藏"游戲,營造和諧、愉快的活動氛圍。
1、小朋友,我是新來的沈老師,想和大家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我來扮演太陽媽媽,請小朋友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寶寶(提供小鳥、蜜蜂、青蛙三種胸飾),跟我一起玩,好嗎?
2、太陽媽媽帶寶寶玩"捉迷藏"游戲,媽媽把眼睛捂住,寶寶們聽著音樂躲起來。提問:"我的寶寶怎么都不見了呀?小鳥寶寶在哪里呀?蜜蜂寶寶在哪里呀?青蛙寶寶在哪里呀?(寶寶們依次圍到媽媽身邊)二、聽故事,初步理解什么是快樂。
1、我一下子找到了這么多寶寶,心里真快樂。可是,我還有一個孩子,卻不知道什么是快樂?你能告訴他,到底什么是快樂嗎?你遇到什么事情最快樂呢?
2、那么,到底什么是快樂?怎樣才能得到快樂呢?(第一次觀看多媒體演示)
3、太陽寶寶出去尋找快樂,它遇到了誰?(小鳥、蜜蜂、青蛙)它們快樂嗎?為什么?(鼓勵幼兒把自己的觀點大膽地表達出來)
4、小鳥、蜜蜂、青蛙為什么很快樂呢?請大家再仔細地聽一聽。(第二次觀看多媒體演示)
5、小鳥是怎樣回答的?蜜蜂呢?青蛙呢?(請一位幼兒扮演太陽寶寶,其他幼兒扮演相應的小動物,一起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6、太陽寶寶終于明白了什么是快樂。小朋友,你明白了嗎?
三、幫助大樹媽媽尋找快樂。
1、出示"大樹媽媽","小朋友,你們都很快樂,可是我卻一點兒也不快樂,因為我沒有寶寶、沒有朋友、沒有漂亮的衣服,唉!"
2、是呀,我們怎樣幫助大樹媽媽,讓她也快樂起來呢?(啟發幼兒討論、想辦法)
3、提供彩色紙、膠水、小禮品等,幼兒一起打扮樹媽媽。
4、樹媽媽:(放錄音)"我找到了這么多寶寶、這么多朋友,還換上了新衣服,心里太快樂了,我請大家到我家里去玩!"(幼兒在音樂聲中愉快地離開活動室)
教學反思
本活動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通過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探索空間、真實的情景體境,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使幼兒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中建構新的知識經驗。而教師堅持做一個“熱情而積極的鼓勵者、支持者,有效而審慎的’引導者”,根據幼兒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勢利導給予啟發幫助,使幼兒在自由的環境中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整個活動以情激趣,以情激學,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發揮了師生互動作用,使幼兒在真實的情感體驗中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快樂的我》 篇二
設計背景
針對現在獨生子女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能體驗別人的痛苦、主動關愛他人的不良現象特別嚴重,經常出現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嘲笑。目的是讓幼兒在情境化寬松的氛圍中,激發幼兒關愛周圍人、幫助他人解決困難、痛苦的欲望和情感,培養幼兒關心、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為他們以后的成功人生奠定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交流,知道幫助別人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
2、能力目標:能嘗試用繪畫方式表現自己幫助別人的方法,并能用完整的語言大膽表述繪畫內容。
3、情感目標:在自主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交流,知道幫助別人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
難點:能嘗試用繪畫方式表現自己幫助別人的方法,并能用完整的語言大膽表述繪畫內容。
活動準備
課件、與課件內容相對應的圖片,記錄紙、水彩筆、展示板、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以“我快樂”話題導入,激發幼兒參與興趣
——小朋友平時可以怎樣使自己快樂?(做游戲、和好朋友在一起、受到表揚、得到爸爸、媽媽的獎勵、收到禮物……)
——今天還有一些人,他們也有能使自己快樂的方式,你想知道是什么方式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調度幼兒已有經驗,感知自己已有的快樂的方式,是受到別人幫助可以使自己快樂,并設疑激趣,自然的將幼兒導入到新的活動中,激發幼兒主動探究讓自己快樂的不同方式。)
通過第一個環節可以充分調度幼兒的已有經驗,以提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興趣和動機,為建構新知識做鋪墊。
(二)通過觀察、交流,知道幫助別人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
1、分段欣賞課件,初步體驗別人遇到困難時的心情。
——你發現短片里的人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幼兒邊回答邊出示對應的圖片:東西掉在了地上、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坐在椅子上打電話快要摔倒了、無法把沉重的貨物拉上斜坡)
(根據圖片啟發幼兒)
——看一看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心情是怎樣的?(對應出示表情圖片)
(通過欣賞短片,引導幼兒初步體驗別人遇到困難時的心情,激發幼兒幫助別人的積極情感)
2、再次欣賞課件,感知幫助別人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
——你發現他們的困難是怎樣解決的?(有人幫助了他們)
——這些人是怎樣幫助他們的?
——幼兒邊回答邊出示對應的圖片(有人幫助他把掉在地上的撿起來、把摔倒的人扶起來、把快摔倒的人扶起做好、幫助工人把沉重貨物推上斜坡)
——你發現課件里接受幫助的人心情怎么樣?(開心、快樂、高興、愉快)(對應出示表情圖片)
——為什么?(在有困難的時候有人幫助)
——你發現幫助別人的人心情又怎么樣呢?(對應出示表情圖片)
——為什么?(自己幫助了有困難的人)
(引導幼兒觀察幫助人的人和接受幫助人的表情、心情的變化,感知幫助別人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
3、根據圖片對比構建:當別人遇到困難時幫助他們,你快樂,我快樂,大家都快樂。
(幼兒根據圖片,獨立處理信息,自主的構建)
通過這一階段,完成了本此活動的重點,讓幼兒在觀察、交流中,感受覺知喜悅發現的快樂,知道了幫助別人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為突破難點作了鋪墊。
(三)嘗試用繪畫方式表現自己幫助別人的方法,并能用完整的語言表述繪畫內容。
1、幼兒自由談論自己幫助別人的方法。
2、幼兒嘗試用繪畫方式表現自己幫助別人的方法。
3、幼兒自主交流繪畫內容,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①自由交流繪畫內容。
②出示實物投影儀,個別講述繪畫內容。
這一環節,幼兒通過繪畫、交流,體驗了幫助別人的快樂。在互動展示中,激發了幼兒主動與同伴交流個體經驗的欲望,將個體經驗最大化的展示、表現。
(四)集體構建提升
——今天小朋友幫助了這么多人,讓他們得到了快樂,自己的心情怎么樣?
——你在快樂的時候最想做什么?
通過這一環節,幼兒原有的個體知識經驗,自主構建為集體的。知識經驗,幼兒在開放、自由的空間中,自主的重整知識結構、完成自主處理信息,構建了“幫助別人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的”新的知識經驗的過程,最終突破了活動的重點。
教學反思
本活動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通過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探索空間、真實的情景體境,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使幼兒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中建構新的知識經驗。而教師堅持做一個“熱情而積極的鼓勵者、支持者,有效而審慎的引導者”,根據幼兒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勢利導給予啟發幫助,使幼兒在自由的環境中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整個活動以情激趣,以情激學,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發揮了師生互動作用,使幼兒在真實的情感體驗中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快樂的我》 篇三
設計思路:
新<綱要>指出:藝術是“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讓“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快樂和痛苦是孩子最基本最原始的情感,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體驗到的情感,因此讓孩子大膽表現這些情感,可以激發孩子情感上的內在體驗,提高表現和表達情感能力。然而,由于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他們在表現方式上往往非常單一(多從內容上進行表現),為此,教師適時提供支架(欣賞藝術家的同主題作品),引導幼兒拓展視野,感受藝術作品中內容、形式(主要是形、色和線條)這因素與情感表達的關系,同時通過對這些藝術品的凝神觀照和解讀,來識別情感,產生共鳴,加深對各種感受的體察,獲得審美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本次活動試度選取一個新的角度,從對音樂的感受入手,切入情感的主題,再引導他們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音樂帶給他們的感受,最后欣賞藝術家同主題的名畫幫助孩子來拓展視野,獲得情感上的共鳴,使幼兒在各種藝術感受和通道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系。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表現快樂或難受的情感,提高表現情感的能力。
2、引導幼兒欣賞名畫“哈里昆狂歡節”“哭泣的女人”,感受作品所表現的不同情感,初步體驗作品不同表現方式。
活動準備:
名曲:巴哈的“舞樂組曲”及“雅克的迦可琳眼淚”名畫:米羅的“哈里昆狂歡節”畢加索的“哭泣的女人”色卡紙,水粉顏料等作畫工具。
活動步驟:
1、音樂導入:
a、欣賞巴哈的“舞樂組曲”:你聽了這首曲子感覺怎樣?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什么時候也覺得很快樂?你快樂的時候最想干什么?
b、欣賞巴哈的“雅克的`迦可琳眼淚”:這首曲子聽上去感覺怎樣?為什么?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什么時候覺得很難受?為什么覺得難受?你難受的時候最想干什么?
(這個環節首先引導幼兒靜靜地傾聽音樂,體驗作品傳遞的情感,其次啟發幼兒聯系已有經驗,自由交談自己快樂或難受的事及感受,這樣不僅讓孩子進一步加深對這類情感的體驗,同時為下面的自由表現作好鋪墊)
2、分組自由表現:你能把你的快樂或難受畫下來告訴大家嗎?
a分成二組讓幼兒自由選擇畫快樂還是難受(二組有適當的分隔)
b、在幼兒作畫時反復播放相應的音樂。
c、引導幼兒說說想怎樣畫快樂或難受。
(教師適當引導幼兒將要表現的內容和所用的方法進行初步的設想,這樣使孩子在表象與直接作畫這兩個在難度上有一定落差的活動之間設置一個較為和緩的過渡)
d、幼兒自由創作。
3、作品展示,交流:
他評:你從哪兒看出他畫的是快樂的或難受的。
(教師及時捕捉孩子好的經驗,適時從孩子的已經經驗中提升新的經驗:如有孩子關注到了顏色的,或線條的等)
4、名畫欣賞:
出示作品:想不想看看畫家叔叔是怎樣來畫快樂或難受的(借助名畫,使幼兒的新舊經驗產生沖突),猜一猜哪幅畫畫家叔叔表現是快樂的,哪幅畫畫家叔叔是表現難受的,為什么?
(孩子對藝術作品有一種良好的直覺,他們往往能較為準確地把握作品的基本情緒情感。讓孩子說一說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有助于他們對自己的直覺加以注意和反思。)
(在孩子回答為什么時,老師首先捕捉孩子中出現的閃光點,同時通過輔助提問幫助幼兒感受藝術作品的表現方式:你在畫上看到了什么?這幅畫中用的最多的是什么顏色?這種顏色你有什么感覺?這幅畫和你平常看到的畫有什么不一樣?看到這樣的線條你感覺怎么樣?模仿畫一下這些線條?)
5、合著巴哈的“舞樂組曲”跳起歡樂舞。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快樂的我》 篇四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會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
2、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知道高興快樂有利于身體健康。
3、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為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奠定基礎。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知道五官的各部分名稱,了解五官的位置。
活動準備:
表情圖片活動過程:
導入: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跟什么樣的小朋友一起玩兒?喜歡跟愛發脾氣的小朋友玩兒,還是跟活潑開朗的小朋友一起玩兒?
基本部分:
1、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你們高興嗎?來表示一下吧!(鼓掌歡迎)老師為小朋友們制作了許多精美的表情卡,小朋友來看一看,上面是什么表情呀?(生氣、微笑、傷心)小朋友做一做這些表情。
現在小朋友自己選擇你喜歡的表情,然后把它戴在脖子上。
2、教師觀察幼兒戴的是什么表情。
3、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介紹一位小朋友,她總是愛發脾氣、生氣,我給你們講講,她總是為一些什么事發脾氣,生氣,好嗎?
有一天,她找不到自己的玩具而發脾氣,還有一天午飯的時候她媽媽沒有做她喜歡吃的餃子而發脾氣,還有一天她爸爸正在看新聞,她吵著要看動畫片兒發脾氣。.。.。.
4、提問: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這位小朋友嗎?為什么?
(2)她總是為一些什么事發脾氣,生氣呢?
(3)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呢?
5、師小結:
(一)小朋友都知道隨便發脾氣,生氣是不好的行為習慣,會失去很多小朋友,經常發脾氣,生氣,時間長了會不愛吃飯,不愛運動,不愛和小朋友交往,會影響身體健康,會得病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通過其他方法來解決的。那么保持什么樣的心情才有利于身體健康呢?(高興,快樂)的心情。
結束部分:
我看到小朋友們高興的時候,老師的`臉上也洋溢著笑容。那我們一塊兒到外面去高高興興得玩兒,小朋友們說好嗎?
活動反思
生氣是當人遇到不稱心、不如意或對不合理現實的一種情緒反應。一般來說,生氣應該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若幼兒遇事經常生氣,而且將生氣作為對外界的一種經常性的持久的反應,那就是不正常的行為了。經常生氣、發脾氣的孩子一般心胸比較狹窄,自我中心相當嚴重。因此,我設計了"我高興,我快樂"這一活動,通過多媒體、談話、游戲等活動,教幼兒學會用微笑去面對生活,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上了這堂課后,很多小朋友學著想辦法解決問題,與小朋友相處不再任性,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快樂的我》 篇五
設計思路:
新《綱要》指出:藝術是“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讓“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快樂和痛苦是孩子最基本最原始的情感,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體驗到的情感,因此讓孩子大膽表現這些情感,可以激發孩子情感上的內在體驗,提高表現和表達情感能力。然而,由于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他們在表現方式上往往非常單一(多從內容上進行表現),為此,教師適時提供支架(欣賞藝術家的同主題作品),引導幼兒拓展視野,感受藝術作品中內容。形式(主要是形。色和線條)這因素與情感表達的關系,同時通過對這些藝術品的凝神觀照和解讀,來識別情感,產生共鳴,加深對各種感受的體察,獲得審美享受和情感的陶冶。本次活動試度選取一個新的角度,從對音樂的感受入手,切入情感的主題,再引導他們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音樂帶給他們的感受,最后欣賞藝術家同主題的名畫幫助孩子來拓展視野,獲得情感上的共鳴,使幼兒在各種藝術感受和通道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系。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表現快樂或難受的情感,提高表現情感的能力。
2、引導幼兒欣賞名畫“哈里昆狂歡節”“哭泣的女人”,感受作品所表現的`不同情感,初步體驗作品不同表現方式。
3、感受作品的美感。
4、感受色彩對比。
活動準備:
名曲:巴哈的“舞樂組曲”及“雅克的迦可琳眼淚”名畫:米羅的“哈里昆狂歡節”畢加索的“哭泣的女人”色卡紙,水粉顏料等作畫工具
活動步驟:
1、音樂導入
a、欣賞巴哈的“舞樂組曲”:你聽了這首曲子感覺怎樣?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什么時候也覺得很快樂?你快樂的時候最想干什么?
b、欣賞巴哈的“雅克的迦可琳眼淚”:這首曲子聽上去感覺怎樣?為什么?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什么時候覺得很難受?為什么覺得難受?你難受的時候最想干什么?(這個環節首先引導幼兒靜靜地傾聽音樂,體驗作品傳遞的情感,其次啟發幼兒聯系已有經驗,自由交談自己快樂或難受的事及感受,這樣不僅讓孩子進一步加深對這類情感的體驗,同時為下面的自由表現作好鋪墊)
2、分組自由表現:你能把你的快樂或難受畫下來告訴大家嗎?
a、分成二組讓幼兒自由選擇畫快樂還是難受(二組有適當的分隔)
b、在幼兒作畫時反復播放相應的音樂
c、引導幼兒說說想怎樣畫快樂或難受(教師適當引導幼兒將要表現的內容和所用的方法進行初步的設想,這樣使孩子在表象與直接作畫這兩個在難度上有一定落差的活動之間設置一個較為和緩的過渡)
d、幼兒自由創作
3、作品展示,交流:他評:你從哪兒看出他畫的是快樂的或難受的(教師及時捕捉孩子好的經驗,適時從孩子的已經經驗中提升新的經驗:如有孩子關注到了顏色的,或線條的等)
4、名畫欣賞:出示作品:想不想看看畫家叔叔是怎樣來畫快樂或難受的(借助名畫,使幼兒的新舊經驗產生沖突)猜一猜哪幅畫畫家叔叔表現是快樂的,哪幅畫畫家叔叔是表現難受的,為什么?(孩子對藝術作品有一種良好的直覺,他們往往能較為準確地把握作品的基本情緒情感。讓孩子說一說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有助于他們對自己的直覺加以注意和反思。)(在孩子回答為什么時,老師首先捕捉孩子中出現的閃光點,同時通過輔助提問幫助幼兒感受藝術作品的表現方式:你在畫上看到了什么?這幅畫中用的最多的是什么顏色?這種顏色你有什么感覺?這幅畫和你平常看到的畫有什么不一樣?看到這樣的線條你感覺怎么樣?模仿畫一下這些線條?)
5、合著巴哈的“舞樂組曲”跳起歡樂舞。
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繼續探討和努力,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每位幼兒撐起一把安全的保護傘!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快樂的我》 篇六
活動內容及進程
一、組內教師簽到。
二、介紹主題:《我快樂、我勇敢》——我是勇敢的小寶貝
(一)主題目標
1、知道生氣與快樂是人人都會有的基本情緒,學習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2、學習與想小朋友互動、分享與交流,增進快樂的體驗。
(二)主題說明:
到了中班下學期,幼兒的身心發展進入了另一個轉折期。她們的情緒變得更敏感了,但情緒理解與調節能力的不足,使她們經常體驗到在保持情感和行為的平衡方面的困難。有時她們會通過語言和劇烈的身體動作來發脾氣,有時也會表現出很溫和、很關心的樣子。她們已經有一定的獨立性,且用于迎接挑戰,但經驗的不足也常常使他們在面對困難與未知事物時,表現出恐懼、害怕與畏難的心理。這些心理若不加以恰當引導,則會影響幼兒健康個性的形成。根據中班下學期幼兒的這些身心特點,我們從情緒的。理解與調節及勇氣與意志的訓練兩條線索來設計了“快樂魔法”和“我是勇敢小寶貝”兩個小主題。
“我是勇敢小寶貝”的設計旨在通過一系列與害怕和勇敢相關的故事、游戲、藝術及實踐活動,讓幼兒知道勇敢就是能面對自己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害怕;并通過觀察與學習,學會表達和分辨自己的害怕,掌握克服害怕的常用方法;同時,還通過各種創意體驗和實踐練習來增強克服困難和面對困難或害怕的勇氣。
(三)討論課的內容:
星期一語言:《三只羊過橋》
星期二藝術:《袋鼠媽媽》
星期三健康:《勇敢的小三毛》
星期四科學《調皮的小猴》
星期五社會《勇敢小寶貝嘉獎會》
三、環境布置:
1、主題墻“我是勇敢的小寶貝”把自己認為勇敢的照片拍下,帶幼兒園來在主題墻上,讓幼兒相互說說自己的勇敢。
2、建構區:放置玩具柜、積木、小玩具、讓幼兒通過搭建活動表達和擴展生活中獲得的知識和經驗。
3、美工區:投放《小朋友的書。美工》第7頁“我真勇敢”,讓幼兒畫一畫自己更多勇敢的事。
四、家園配合:
1、家長陪同幼兒一起在家制作“開心臉譜”。
2、家長鼓勵幼兒在家嘗試一個人去黑暗房間體驗的活動,學習克服怕黑的心理。
活動反思與建議
根據中班下學期幼兒的這些身心特點,我們從情緒的理解與調節及勇氣與意志的訓練兩條線索來開展了本主題。通過活動,讓幼兒折疊勇敢就是能面對自己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害怕;通過觀察與學習,學會表達和分辨自己的害怕,掌握克服害怕的常用方法。除此之外,通過活動與游戲,增進幼兒之間的互動分享與相互交流的能力,增進他們對親情與友情的理解。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快樂的我》 篇七
設計意圖
《綱要》和《指南》明確提出:“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開展認識自我、尊重生命,調控自己的情緒等教育。”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日趨成熟,個性不斷凸顯,出現了很多復雜的情緒。因此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重視幼兒的情緒問題尤為重要,我設計了幼兒心理健康活動《我陽光我快樂》,旨在于,通過活動幫助孩子們認識負面情緒,了解它是人的本能反應長期積累,就會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影響身心健康。
結合幼兒的成長特點和本班幼兒的已有經驗設計此活動,活動中引導幼兒正確的面對和接納這些負面情緒,尋找釋放負面情緒的方法,鼓勵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應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做陽光快樂的自己。
活動目標
以《指南》《綱要》為指引,從萌發興趣、促進技能、提升經驗的發展需要出發,將從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負面情緒(如妒忌、悲傷、憤怒、委屈)等,學習辨識負面情緒。
2、了解負面情緒帶來的危害,學習釋放和消除負面情緒的方法。
3、樹立自信心,體驗正面情緒帶來的快樂,保持陽光積極的心態。
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負面情緒帶來的危害,尋找消除負面情緒的方法。
2、難點:辨別負面情緒,大膽釋放釋放負面情緒。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了解幼兒原有的生活經驗水平(導致負面情緒的原因)
2、材料準備(教具和學具)
1)教具(為了形象的感知理解負面情緒,提供心理教育系列繪本故事ppt)
2)學具(為了給幼兒營造更好的釋放負面情緒的環境,設置了繪畫環節以及輕音樂背景)
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講述毛毛兔負面情緒的故事,加深對負面情緒的理解。
——“你能從圖片中觀察出發生了什么事情嗎?”
——引導幼兒說出中心思想“因為父母的愛而妒忌妹妹”。
——引導說出中心思想“因為別人有自己沒有的東西而難過”
——引導說出中心思想“因為別人比自己優秀有所以憤怒”
(二)、鼓勵幼兒大膽用繪畫的形式描述自己的負面情緒事。
1、畫一畫自己產生負面情緒的事例
——“下面就請我們回憶一下把我們遇到過的不開心、生氣、委屈的事情畫出來吧!”教師與幼兒共同參與,營造和諧輕松的氛圍(播放輕音樂)
2、分享、交流繪畫作品
幼兒分享,教師做語言提煉(如:“這時的你一定很傷心,我很理解你”)
(三)、討論、尋找,釋放消除負面情緒的方法。
——幼兒展開討論,教師幫助幼兒進行提煉(如:想想開心的事情,轉移注意力;發現自己的優點;跟親人或同伴聊一聊)配班老師匯總記錄。
(四)、出示ppt,學習毛毛兔尋找消除負面情緒的方法。
教師小結:原來毛毛兔有這么多解決妒忌情緒的方法(PPT呈現),小朋友們也想出了很多辦法,看來遇到負面情緒時也并不可怕,因為你們有這么多解決的辦法。”(出示ppt,已統計好幼兒和毛毛兔消除妒忌的’辦法)
(五)、師幼總結,在愉快的氛圍中展示自己的特長。
——“開心時刻啦!請小朋友們想想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大聲的對你的同伴說出來吧!”(音樂營造自信、想說的氛圍)
教師小結:小朋友都太棒了,能發現自己那么多優點和長處,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自己,讓我們多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多分享快樂,互相幫助,做陽光快樂的人,我們去把這些好方法帶給有需要的朋友吧!”
活動反思:
鷹架教學,教師為幼兒營造了平等、寬松、支持的心理環境,并用鼓勵的方法,因人而異地指導幼兒,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活動中,教師始終用“知心姐姐的角色走進幼兒、了解幼兒、變成幼兒,恰到好處的引導,使他們獲得了心理上的極大滿足。在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并用多種方法創造性地進行表現和體驗,激發了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完成了活動的要求,整個活動是在愉快、寬松、自由的氛圍中進行的。
不足:首先,沒有能更深層次的挖掘幼兒對消極情緒的解決辦法,如失敗時該怎么面對?其次,在創設實物環境、心理環境等多層次、多側面的環境上做得不夠,當然,在如何引導幼兒不斷保持擁有良好的情緒上,光靠教師組織的一次活動還是不夠的,要想幼兒心理健康成長,除了教師努力外,家長也同樣需要努力。這樣,才能讓幼兒持久地擁有健康的心理。
本文由用戶xiaoxing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1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