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詩歌欣賞教學活動《雨點》 篇一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激發(fā)興趣
1、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河里看不見。猜猜這是什么?(雨)
2、小朋友,前陣子一直下雨,你們知道下的是什么雨嗎?你觀察過這些雨落到哪兒去了嗎?
3、雨點落到這些地方都干什么了呢?有個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思考,寫了一首寫雨的詩歌,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
板書課題:2 雨點
4、出示“雨點”圖,師述:看,小雨點多可愛呀!誰能把課題讀好?(指名讀、再齊讀)
二、初讀課文
1、檢測字詞
出示詞語:落進 睡覺 散步 奔跑 海洋 跳躍
1)自由讀
2)指名讀,小組賽讀
3)指名領(lǐng)讀,誰愿意當小老師?
2、生字讀好了,課文誰愿意來讀一讀?(生讀生評)
三、理解課文
1、過渡:課文能讀通了,那怎樣才能讀好呢?我們再深入地學習,就會讀的更好。
2、輕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想想雨點落進了哪些地方?用○標出,在那里干什么?用——標出。同桌可以討論討論。
3、交流
1)雨點落進了哪些地方?
板書:池塘
小溪
江河
海洋
誰能用一句話來回答:雨點落進——、——、——和——里。
過渡:雨點從天空落下來,落進了不同的地方,現(xiàn)在就讓我們跟隨著雨點一起去游玩,好嗎?
2)雨點落進這些地方,在干什么呢?(學生匯報)
板書:睡覺
散步
奔跑
跳躍
①師出示雨點各種姿態(tài)的圖片與相應的詞語:睡覺、散步、奔跑、跳躍,
②雨點落進不同的地方,它的睡姿也就各不相同,你能通過朗讀,加上動作把它表演出來嗎?同桌未互相練練。
四、指導寫字
今天,雨點還要送給你們?nèi)齻€生字寶寶呢!
出示:覺 散 步
(1)你怎么記住這個字的?
(2)觀察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些筆畫和橫豎中線有關(guān)?
(3)范寫。
(4)學生描紅,臨寫。
五、拓展延伸
師:我也是一顆快樂的小雨點,我想落在柳條上,在柳條上蕩秋千。我想落在雨傘上,在干什么?小雨點,你還想落到哪里去?在那兒干什么呢?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話嗎?
出示:雨點落在 上,在 。
雨點落進 里,在 。
小班詩歌欣賞教學活動《雨點》 篇二
教學目標 :
1、學會9個生字及它們在文中組成的詞語;綠線內(nèi)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4個偏旁。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通過雨點的動態(tài)變化,認識它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體會雨點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動態(tài)。
2、了解它們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或圖片)演示,緊扣詞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把觀察、想象、朗讀有機結(jié)合,感受意境之美、語言文字之美。
課時安排:整課計劃 2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教學部分生字詞;
第二課時:精讀課文,進行朗讀指導,學習剩余生字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
一、猜謎導入 ,激發(fā)興趣
1、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河里看不見。猜猜這是什么?(雨)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寫雨的詩歌,名字叫《雨點》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朗讀,學生閉眼靜聽,想象畫面。
2、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看清拼音,讀準字音。
3、再讀課文,邊讀邊對照相應的插圖,想想雨點落進了哪些地方?指導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
三、創(chuàng)設情境,感情朗讀
過渡:雨點從天空落下來,落進了不同的地方,現(xiàn)在就讓我們跟隨著雨點一起去游玩,好嗎?
1、多媒體放映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動畫。
師述:天空中聚集起片片烏云,不一會兒,雨點就落下來了,有的落進了池塘,池塘里多平靜啊,一點波紋都沒有,雨點像躺在舒適的大床上睡著了;有的雨點不小心來到了小溪里,伴隨著緩緩流淌的溪水悠閑地散起步來;另外一些……
2、雨點可愛嗎?你想跟著去哪里游玩,就把那句話仔細地讀讀。
3、指名學生逐句讀,師生評議。(指導讀好“睡覺、散步”等詞,體會雨點的變化)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5、展開想象,演一演,師生評議。
6、嘗試背誦課文。
(1)、看圖背誦。
(2)、表演背誦。
四、綜合練習,形成能力
1.你們注意觀察過嗎?雨點還會落到哪些地方,給大自然帶來哪些變化呢?
2.師生共同編兒歌,如:
雨點落在雨傘上,在雨傘上跳舞;
雨點落在樹梢上,在樹梢上歡笑。
雨點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蹦跳。
雨點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唱歌。
……
編好后一起拍手念一念,有條件的還可以譜成曲子唱一唱。
五、學習生字,正確書寫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2.分析、記憶字形。
3.學生在書上描紅,說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河書寫筆畫。
4.指導在《習字冊》上認真書寫。
5.寫后集體評議,表揚寫得好的同學。
板書設計 :
2.雨點
睡覺 散步 奔跑 跳躍
池塘 小溪 江河 海洋
直觀釋義 學用結(jié)合《瀑布》教例 篇三
教材簡析
《瀑布》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是葉圣陶先生的作品。這首詩語言簡練,韻味十足,比喻生動,詞句貼切,描繪了瀑布的雄偉壯麗,抒發(fā)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由于詩詞在表達上極其凝練、豐厚,如果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授課,學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利用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以及它豐富的表現(xiàn)力,快速的信息傳遞,充分的資源共享性等優(yōu)勢整合語文教學,有利于學生獲得直觀豐富的欣賞角度,有利于學生自主、個性化地閱讀。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力求在優(yōu)化課堂結(jié)構(gòu)、改革閱讀教學上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
新的課程標準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提高人文素養(yǎng),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設計上體現(xiàn)以下幾點:
1、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安排教學,盡可能地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領(lǐng)進一個觸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讓學生對瀑布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2、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瀑布的雄偉壯麗,體會到大自然的偉大和美好,激發(fā)同學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在讀中感悟,培養(yǎng)學生語感。
教學目標
1、滲透識字9個。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感受詩歌的韻律美,體會瀑布的雄偉、壯觀。
4、體會課文的語言,激發(fā)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5、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感悟到詩歌語言的美,體會瀑布的雄偉與壯觀。
3、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新朋友,他很調(diào)皮,想讓大家猜猜他是誰?請聽(播放課件:瀑布的聲音。)你猜出來了嗎?(生猜。)
2、板書:瀑布怎么了?少一部分,誰來補充(瀑的右下部分,和水比較。)瀑布是水,但不是一般的水,那它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來看看。(播放課件)
3、誰來說說瀑布與我們平時見過的河水、江水有什么不一樣?
4、是啊,瀑布的水是從高處直落而下,一瀉千里,氣勢磅礴,非常壯觀,非常美麗的。從古至今有許多文人墨客寫了很多贊美瀑布的詩篇。誰還記得描寫瀑布的古詩嗎?齊背《望廬山瀑布》,這是李白筆下的瀑布,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著名文學家葉圣陶老先生筆下的瀑布是什么樣的吧?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靈去感受。
【通過課件中的圖畫、音樂、教師有感染力的話外音,把學生帶入情境,拉近了同學們與大自然、與瀑布的距離,開始了與文本的對話。讓同學們閉眼聽讀,一是學會傾聽,二是想象瀑布的景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配樂)。
2、你感覺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呢?或者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老師有個建議:在說的時候可以這樣說:我覺得……;我感覺……;我認為……。
3、哦,你們想象的真豐富,想不想自己也來讀讀課文呀?好,請同學們打開書72頁,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讀一讀小詩。
4、請同學們自由讀小詩,把你喜歡的那一小節(jié)畫下來,多讀幾遍,想一想你為什么喜歡?
【課堂是學生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把所思、所想、所知說出來。創(chuàng)設情境可使學生自然地抒發(fā)。給學生一定的句式是引導學生說話要完整,學會表達。讓學生圈點,是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三、品讀課文,感悟詩的意境美。
匯報。(以學生為主體,他們說喜歡哪小節(jié),就從哪一小節(jié)開始學起。)
【尊重學生的選擇,喜歡哪小節(jié)就從哪小節(jié)開始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課堂中民主、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
第一小節(jié)。讀讀,說說喜歡的原因。
1、“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說說你為什么喜歡?你覺得你讀出來了嗎?再讀讀。指名讀,評議。
2、作者用什么比喻瀑布的聲音的?(生答)
板書:疊。邊板書邊說:“看,浪涌上了岸灘,‘又’一個浪涌上來,‘又’一個浪涌上來。”你從“疊疊”這個詞看出了什么?
生答:浪很大,一個壓過一個,聲音也很大,一陣緊接一陣。
師:讓我們邊讀邊想象“疊疊的浪涌上岸灘,陣陣的風吹過松林。”是什么樣的聲音。(播放課件:句子)
3、想不想聽聽“浪濤聲和松濤聲”呀,我們來聽聽。(海浪聲、松濤聲)
4、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小節(jié)。讀到這里,你心情怎么樣?你覺得葉圣陶爺爺?shù)男那槭鞘裁礃拥哪兀浚ê芗樱貏e想看看瀑布。板書:激動)
第二小節(jié)
還沒有看到瀑布,我們就已經(jīng)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氣勢,瀑布到底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跟隨葉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1、讀第二小節(jié),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你們互相說說為什么喜歡。(同桌互學)
2、匯報。指讀,評議。說說為什么喜歡。
生:“這般景象沒法比喻,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千丈’說明山高而陡,瀑布壯觀。白銀是瀑布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閃著銀光的樣子。)讓我們來看看。
師:是啊!瀑布太美了,太壯觀了,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贊嘆到:千丈青山掛著一道白銀。(出示句子)
比較:“襯”和“掛”用哪個好?
查字典:“襯”是襯衣的意思,是貼身穿的衣服,襯托外衣的。引申為“襯托”的意思。詩中“青”襯托“白”,(播放課件)青白相互映襯,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讓我們再讀讀詩人精心挑選的文字吧。再讀這小節(jié)。
指名讀,評議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有兩個“!”,你此時有什么感想?(驚訝,板書)讓我們也來感受感受但是的情景吧。(播放課件)你現(xiàn)在有什么感受。
第三小節(jié)
剛才我們只是從遠處望見了瀑布,最美的景色還在后面,讓我們來讀讀第三小節(jié)。請你自己讀一讀,學一學。把你讀懂的和想象到的和小組里同學說一說,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可以提出來,我們共同探討。
1、自學。
2、匯報:指讀課文。
生:我讀懂了:沒風和有風時瀑布的樣子是不同的。沒風時像“珍珠的屏”,有風時“如煙、如霧、如塵。”讀一讀。
生:“仰望”說明瀑布是從很高的地方傾瀉下來的。
師:誰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瀑布從很高的山上流下來,水碰到石頭上,濺起很多的小水珠,小水珠在陽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顆顆珍珠,許多連在一起就像一座珍珠的屏。)(課件:屏)
師:如果你就站在瀑布腳下,看到如此美麗壯觀的景象,你會說什么呢?(齊讀前兩句)
師:這時忽然吹來一陣風,會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樣呢?(如煙、如霧、如塵)
師:你能讀讀嗎?指讀,評價(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課件:(瀑布的圖片)創(chuàng)設情景:
師:瀑布從千丈青山直瀉而下,被風一吹,濺起許多的小水珠,那些輕飄飄的,紛紛揚起,像煙;那些密集一些的,迷迷蒙蒙的像霧;那些細小飛散落下的像塵。這樣美麗的景象,如人間仙境。你此時的心情如何呢?(陶醉)作者的心情呢?板書:陶醉
還沒有看見瀑布,先聽到了瀑布的聲音,然后遠遠的看到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站在瀑布腳下,一座珍珠的屏,不但葉圣陶老爺爺被這美景陶醉,我們也被陶醉了,讓我們帶著陶醉的情感一起讀讀小詩,能背誦的可以不看書。
【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喜歡閱讀、敢于閱讀、樂于閱讀的愿望,通過反復的朗讀小詩,整體感知的教學設計可以實現(xiàn)這一目的。另外,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老師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并逐步培養(yǎng)起學生對小詩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
背誦小詩。
師:是誰有這么大的本事創(chuàng)造出這么美的奇觀呢?(大自然)你還聽過或見過哪些景象是大自然的杰作呢?(生答)
小結(jié):學習了《瀑布》你有什么想法?還有什么不明白的?(生答)
是啊,通過學習我們不僅驚嘆作者用詞的精辟,更驚嘆這創(chuàng)造神奇美景的大自然,讓我們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吧。
【“學而不思則罔”,質(zhì)疑是思維的火花;質(zhì)疑應從小開始培養(yǎng)。知道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使同學們對小詩的理解得以升華,進一步激發(fā)同學們對大自然的熱愛。】
附板書設計:
瀑 布
疊 激動
驚訝 大自然的杰作
陶醉
【板書是用精煉的語言對教學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它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脈絡,幫助學生從自身的情感體驗去領(lǐng)會全詩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歷程。】
課后反思
1、激情引入,整體感知。
葉圣陶先生說:“入境始于親”。首先我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帶進詩中所描繪的又被多媒體所再造的瀑布情境中。真實的瀑布,動人的音樂,激情的范讀,三位一體,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的心弦被扣動,思維被激活,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通過讀,感悟語境,體會氣勢。
文中第一節(jié)比喻瀑布的水聲“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讓學生觀看“浪濤翻滾,松濤轟鳴”,的動畫,在此基礎上學生感情朗讀,揣摩作者是如何用準確、生動的比喻突出了瀑布先聲奪人的非凡氣勢。這樣避免了對比喻句作復雜的講解,讓學生從自身體驗語言的美麗,體會瀑布的雄偉氣勢。文字的音效化將學生的體驗與重點句的欣賞,理解結(jié)合起來。
3、質(zhì)疑啟思,突破難點。
新課標特別強調(diào)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要讓學生自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從自我出發(fā)去感受,去理解。“你喜歡哪小節(jié)?”“讀了這小節(jié),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問題促進學生作個性化的選擇性學習。學生分組討論,每個孩子能自由、大膽地參與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思維碰撞、相互啟發(fā),在協(xié)作交流中逐漸學會與人交往、溝通,消除人際交往中的自卑、緊張心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可能。這樣營造了民主、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構(gòu)建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的新型師生關(guān)系。“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用“掛”與“襯”作對比,引導學生觀察動態(tài)圖,此時學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瀑布”與“白銀”的相似以及“襯”字的貼切。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以語言文字為依托,揣摩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審美陶情,融為一體。
欣賞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后,我再用錄像展現(xiàn)了第三節(jié)描寫的近看瀑布的情景。當學生欣賞到瀑布飛流直下,騰起水汽,緩緩飄落,如煙、如霧、如塵的美景時,他們陶醉了,此時的情感與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為這種親自體會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悅。這種審美感知力也就是審美素質(zhì)的核心。在多角度欣賞了瀑布的壯麗和柔美之后引導學生自讀感悟,互讀點評,用聲音之美展現(xiàn)文字之美,景物之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在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在讀中陶冶性情,擴展想象;在讀中獲得美的享受,進而達到純熟的境界。贊科夫說“藝術(shù)作品首先要激發(fā)兒童的思想情感,其余工作都應當是這些感情的自然結(jié)果。”一個“情”字,道出了教學的精髓。語文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shù)。藝術(shù)性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情感。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情感為突破口,讓學生主動走向教材,在廣闊的知識領(lǐng)域獲得更多的知識。正如新課標中提到的:“引導學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華,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我為大家?guī)淼?篇《小班詩歌欣賞教學活動《雨點》》,能夠給予您一定的參考與啟發(fā),是我的價值所在。
本文由用戶feng分享,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