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除法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40-41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經歷用計算器計算、學習除數是一位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
2、理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除法的道理,會計算除數是一位小數的除法。
3、在把已有知識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感受知識間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師生進行小米價錢的談話,鼓勵學生課下調查,并引出本節課的問題。
(設計意圖:關于現實小米價錢的對話,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又自然引出要解決的問題。)
2、教師介紹教材上買小米的事情及有關數據信息,并做簡單板書。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愿望。
(設計意圖:口述問題的出處和由來,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二、解決問題
1、師生列出算式,讓學生觀察被除數和除數的特點,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發現“被除數和除數特征”引出課題,明確學習內容,既有利于知識的學習,也為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作好鋪墊。)
2、提出用計算器計算的要求,學生算完后,交流并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利用計算器計算既能滿足學生急于得到答案的愿望,也為計算作鋪墊。)
3、啟發學生把21.6和1.8元化成角用豎式計算。交流計算的過程和結果時說說是怎樣想的。教師板書出豎式。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已有經驗解決問題,既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更為用豎式計算小數除法作準備。)
三、豎式計算
1、教師板書出21.6÷1.8的豎式,提出:怎樣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師參與討論,使學生知道可以把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使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整數除法的道理,促進知識的遷移。)
2、提出:“豎式計算怎么辦?”師生討論得出:在豎式直接畫去小數點后,按整數除法計算。最后,學生自己用豎式計算。
(設計意圖:在理解算理的?;A上,討論形成計算的方法,體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與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聯系。)
四、嘗試運用
1、提出“按每千克2.5元計算,21.6元能買多少千克小米”的要求。請一名學生板演。
(設計意圖:給學生創造綜合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空間。促進學生知識整合的能力。)
2、請板演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重點關注商8以后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在自主嘗試的基礎上,通過交流豐富計算知識,提高計算能力。)
3、提出“每千克小米2.5元,30元能買多少千克小米”的問題,師生列出算式,先討論:把2.5擴大10倍后,30怎么辦?再鼓勵學生自主計算,然后交流。
(設計意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除數是一位小數的計算知識。讓學生經歷計算方式發展的過程。)
五、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教學反思:
小數除法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0頁的例5、例6、“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二的第4—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應用規律正確口算一個小數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和主動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
教學重點:改寫時應該怎樣想
教學難點:改寫時應該怎樣想,如果位數不夠,要用“0”補足。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二、教學小數除以整數
1、學生共同研究相同的對象。
(1)、出示例5:21.5乘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2)學生用計算器計算21.5÷10、100、1000的商
指名說說計算結果,并照下面的樣子板書:
21.5÷10 =2.15
21.5÷100 =0.215
21.5÷1000 =0.0215
(3)引導觀察、比較:每次除得的商與被除數21.5比較,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變化?
把一個小數除以10,就要把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向什么方向移動幾位?把一個小數除以100、1000呢?
(4)充實感性材料:以小組為單位,每組任意找2-3個小數,分別把它除以10,100,1000,看看小數點位置的變化情況。并在小組里交流。
(5)歸納:通過計算,你認為我們剛才的發現的規律對不對?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你們發現的規律?
2、指導完成“練一練”
第1題:學生應用發現的規律直接寫出得數。
注意:在移動小數點的位置時,如果數里原有位數不夠,要用“0”補足,要指導學生怎樣補“0”,弄清楚補在哪里,補幾個“0”。如果小數點向右移動,原來數的小數部分缺少幾位,可以在小數末尾添幾個“0”;如果小數點向左移動,原來數的整數部分位數不夠,可以在整數部分的最高位的前面補“0”。
“練一練”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
再在小組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練一練”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算法和結果。
三、應用小數點位置的移動規律,進行計量單位的換算。
1、ソ萄6
(1)、口答20xx米=()千米、5000米=()千米
在這些簡單的問題里體會只要除以1000,把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
(2)、出示例6中的表格,讓學生說說從表中能知道什么?
求噴氣式飛機每秒飛行多少千米,只要怎么辦?
(3)提問:500米=()千米可以怎樣想?先在小組里互相說說。
從較大單位的數量改寫成較小單位的’數量要乘進率和向右移動小數點,推理出較小單位的數量改寫成較大單位的數量應該除以進率和向左移動小數點。
(4)組織交流,并明確:要把500米改寫成以“千米”作單位的數,可以用500除以1000;計算500除以1000時,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
你是怎樣把500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的?愿意把你的好辦法介紹給大家嗎?
2.教學“試一試”
完成后說說你是怎樣移動小數點的?
適當指導改寫30米的寫法
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二第4、5兩題。
指導完成練習十二第6題
學生讀題后提問:通過讀題,你知道了什么?有誰知道為什么同樣的物體在月球上會輕很多呢?適當介紹相關的知識。
3,指導完成練習十二第7題
分析數量關系,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根據“每10噸鐵礦石可以煉鐵6.05噸”能求出什么問題?
四、全課總結(略)
教學后記
教學中要注意逆向思考,全面地掌握規律。反過來,這個規律還可以怎么說?(引導學生說說如果把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分別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就相當于這個小數分別除以多少?)
小數除法教案 篇三
復習內容:
教材練習十相關題目。
復習目標:
1.使學生熟練掌握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2.經歷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
3.使學生了解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教學重點:
靈活運用小數除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明白解決思路和算理。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知識梳理
師提問1:你是怎么進行小數除法計算的?
提問2:我們學習了哪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提問3:舉一個例子,表示循環小數。
學生思考,指名回答,適時指名補充。
小結: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和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相似,只需要將除數中的小數轉化成整數再除?!八纳嵛迦搿薄斑M一法”“去尾法”都是我們學習過的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10÷3=3.3333…,商就是循環小數,不斷重復出現的數字就是循環節。
二、針對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匯報計算結果。
2.完成教材練習十第3題。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學生投影展示計算結果,集體交流訂正。
3.完成教材練習十第4題。
先由學生獨立計算,指名匯報,教師結出規范解答:
9.7+2=11.7(分)
11.7÷1.5=7.8(分)
綜合:(9.7+2)÷1.5=7.8(分)
三、鞏固練習
1.下面的說法對嗎?
(1)16.666是循環小數。()
(2)無限小數比有限小數大。()
(3)循環小數一定是無限小數,所以無限小數也一定是循環小數。()
(4)0.789789…用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是0.789。()
獨立完成,指名回答并說說判斷理由。
2.比一比,哪種小食品最便宜:
巧克力蛋卷:
2千克12.5元
奶油小餅干:
3千克16.9元
五香蠶豆:
0.5千克2.51元
草莓布?。?/p>
4千克20.45元
先獨立思考并解答,再指名匯報,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3.完成教材練習十第7題。
(1)學生獨立思考,根據題中信息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并解答。
(2)投影展示典型案例,并指名說說自己的想法。
(3)師生共同訂正。
四、拓展延伸
1.食堂買來7桶同樣的油,如果從每桶油中各取出30.4kg,則剩下的油剛好相當于原來3桶油的質量。原來每桶油重多少千克?
30.4×7÷(7-3)=53.2(kg)
2.近似值是3.30的三位小數中 www.shancaoxiang.com ,最大的是幾?最小的是幾?
最大:3.304
最?。?.295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又有哪些新的收獲?你還有哪些問題?和大家說一說吧。
六、作業布置
教材練習十第1、5、6題。
學生回憶,在頭腦中迅速整理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通過思考和表達,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和理解。
練習中,要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獨立完成和自主交流相結合,不必擔心出現問題,出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是最好的學習過程。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學生的練習情況良好,掌握了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正確率較高,并能比較靈活地應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不足之處:有個別學生對于概念性的問題理解不深刻。
教學建議:注重個別輔導,爭取個別學生在計算方面有所提高。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3篇《小學數學《小數除法》教案》,希望可以啟發您的一些寫作思路,更多實用的范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我。
本文由用戶海底星空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