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播放一区二区_日本不卡视频_成人福利视频网站_中国av在线免费观看_亚洲小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人爽爽人爽爽

新聞兩則全文 《新聞兩則》【優秀6篇】

《新聞兩則》【優秀6篇】

《新聞兩則》 篇一

美穗子女士昨日抵達北京。 本報記者王文康/攝

本報北京電 (記者程福俊)曾在抗日戰爭期間于太行山區被聶榮臻元帥收養的日本孤女美穗子,昨日到達北京,開始她的中國之行。美穗子女士今已69歲,這是她第六次“回家”。

對外友協會長陳昊蘇對美穗子說:“當年,聶帥領導的八路軍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救了你,這是中日關系史上的一段佳話。”

1940年8月下旬,在百團大戰攻打日軍占據井陘煤礦的戰火中,八路軍戰士搶救出4歲和不滿1歲的兩名日本孤女;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派人將其中年僅4歲的美穗子接到自己的指揮所,親自給她喂稀飯、削水果,悉心照料。聶帥后來回憶說:“在指揮所停留期間,她一直跟著我,常常用小手拽著我的馬褲腿,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聶帥告訴身邊的工作人員:孩子是無罪的。隨后,在聶帥精心安排下,兩名小姑娘被送回仍在交戰中的日本兵營。

1980年,在兩國熱心人士的積極努力下,憑著一篇《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及聶帥與小姑娘的照片,終于找到了當初獲救的美穗子。1980年7月,已過不惑之年的美穗子應聶帥邀請,從日本來到北京,見到日思夜想的救命恩人。在聶帥人道主義情懷的感召下,美穗子一直積極從事日中友好活動,受到過日中友協的表彰。中國的江津市與日本的都城市因聶帥與美穗子結緣,成為友好城市。

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及美穗子獲救65周年,經井陘縣與日本都城市日中友好協會籌備組織,近日,百團大戰美穗子獲救紀念館在當年百團大戰中聶榮臻指揮所所在地洪河漕村建立。紀念館主體工程占地240平方米,共收集相關照片190余幅、實物40余件。分為“抗日烽火遍地燃”、“百團大戰震敵寇”和“中日友好譜新篇”3部分,展示了中國軍民在百團大戰中的英勇事跡及美穗子獲救的全過程。

跨越65年的握手

本報駐京記者 程福俊

65年后,美穗子和楊仲山相聚在北京,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王文康/攝

1980年7月14日,聶榮臻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美穗子。新華社發

昨天晚上8時,北京國際飯店,當82歲的楊仲山向69歲的美穗子伸出雙手時,美穗子激動得難以自持。65年前,來自蔚縣的17歲八路軍通訊員楊仲山冒著生命危險,在日軍的炮火中用自己年輕的雙手救出了年僅4歲的日本遺孤美穗子。65年后,當兩雙手再次相握時,昔日的遺孤和當年的小通訊員都已成了頭發斑白的長者。

■八路軍戰士65年后再見日本遺孤

沒有哭泣,也沒有跪拜,美穗子以日本人特有的禮節,向自己的救命恩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她將一大束鮮花獻給楊仲山時喃喃地說:“感謝您65年前把我從炮火堆里救出來,真的非常感謝!”通過翻譯,楊仲山老人以中國人特有的豪邁對美穗子說:“不只是我一個人救了你,還有我們眾多的八路軍。65年前,在那樣困難和危險的情況下,中國人民本著國際主義精神從炮火中救出了你,這體現的是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的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收下美穗子的鮮花后,楊仲山老人將自己特意從天津帶來的紀念章作為禮物回贈給美穗子及隨行的日本日中友協都城市支部負責人來住新平,紀念章的上方鑄有中國延安的寶塔山和日本的富士山,下方鑄有“中日人民友好”字樣。

楊仲山老人高興地說:“原計劃美穗子到天津和我見面的,沒想到北京軍區正好有活動,就在北京相見了。我和美穗子的友誼既漫長又短暫,65年不曾相見,這個時間太長太長了,而7月份有了安排,8月份就在北京見面了,這個時間又太短太快了。”

相比楊仲山老人,美穗子激動的心情有過之而無不及。據隨美穗子一起來華的日本記者介紹,美穗子在日本知道此次來華可以見到65年前的救命恩人時,激動得到處跟別人說,熟悉美穗子的日本人對這場跨越65年的見面充滿期待并表達了最真摯的祝福。

■日本百姓資助美穗子第六次訪華

此次雖然是美穗子第六次來華,但還是第一次與65年前的救命恩人楊仲山相見。今年適逢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中日友協和河北國旅再次向美穗子發出訪華邀請。此前,離休在家頤養天年的老八路軍戰士楊仲山給美穗子刻了一枚印章,并表達了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與之相見的意愿。在中方和日本日中友協都城市支部的共同支持下很快促成了美穗子訪華。

日本日中友協都城市支部負責人來住新平在接受本報駐京記者采訪時說,1980年,美穗子第五次訪華,之后本以為不會再有機會來中國,更沒有想到能見到救命恩人。當美穗子準備第六次來華的消息在都城市宮崎縣傳開以后,很多熱情的日本人向生活并不富裕目前*年金(退休費)生活的美穗子伸出了援助之手。

來住新平激動地告訴記者,這次來中國的所有費用都是由美穗子所居住的都城市宮崎縣普通老百姓捐助的。雖然日本國內的右翼極端分子不斷提出反華言論,但日本國內的百姓非常希望兩國世代友好。都城市宮崎縣的老百姓希望美穗子帶來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問候。

美穗子明天將從北京返回日本。

相關鏈接

戰火中營救日本小姑娘

1940年8月,我在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三團一營四連任通訊員,加入八路軍3個月,我就參加了聞名中外的百團大戰。我團主攻的目標是日軍駐守的井陘煤礦。

8月21日凌晨4時左右,我連沿交通壕和敵人展開了爭奪戰,我隨連長韓金銘、四班長小張和衛生員小李,沖進山下的碉堡。碉堡里冒著煙,連長韓金銘打著手電筒,我們看到幾具日軍的尸體橫在地上,其中一具日本婦女尸體旁有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呆呆地望著我們,我們斷定是這名婦女的孩子。日軍還一個勁向碉堡射擊,小李不幸中彈,倒在我的旁邊犧牲了。連長馬上命令:“楊仲山,快把這小孩護送到營部的救護所去。”我把她抱起,迅速地撤離火力交織的碉堡,沿交通壕奔向救護所。

我抱著小女孩,鉆進路旁的高粱地,向青紗帳的里邊轉移,高粱葉上的露水打濕了我們的衣服,我怕小孩著涼,蹲在地上摟緊她,隨手摘下高粱葉為她驅趕蚊子。遠處槍聲停了,天已拂曉,我拿出隨身帶的干餅給她,干餅硬邦邦的,又沒有水,難以下咽,她接過去勉強吃了半塊。這么小的年齡,就經歷了戰爭的驚嚇,又失去了母親,讓人心疼。

早上7點多鐘,見到前邊的村子有老鄉來往,我拉著小女孩離開潮濕的高粱地,沿大路趕往營救護所。我向營長賴慶堯匯報了護送日本小姑娘的情況。營長當即說,好好照顧她,趕快送往后方,走不動,就用擔架抬。

我8點多鐘趕回連隊,繼續參加戰斗。戰友們把日本小女孩母親的尸體和幾具日軍尸體在土山上掩埋了。幾天后,我在《晉察冀三日刊》上看到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已派人把日本小姑娘送回日軍駐地的消息。我的心里很溫暖。非常痛心的是,1941年,連長韓金銘陣亡,姓張的四班長被叛徒打死,在碉堡中營救日本小姑娘的,唯有我是幸存者。

1978年,我從天津警備區某師副政委的位置上離休。1980年,正值百團大戰40周年,5月28日我從國內多家報紙上看到了《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及聶榮臻同志手領日本小姑娘的照片,一眼就認出了這個小姑娘就是自己當年救出的小女孩。我才知道小女孩名叫美穗子。這篇文章發表后不久,日本《讀賣新聞》社就在日本宮崎縣找到了劫后余生的美穗子。

1980年7月,應中日友好協會的邀請,當年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全家來華訪問。聶榮臻同志接見了他們。遺憾的是,我未能與美穗子見面。得悉美穗子的近況,我很激動,當即給她寫了一封問候的信,托在日本神戶市的朋友轉交。神戶《每日新聞》率先在1980年8月20日,以醒目的標題,詳實地披露了美穗子被救的經過,還刊登了我的照片。8月22日,訪華不久的美穗子,給我寫來一封熱情洋溢的回信。

這之后,我與美穗子開始了書信往來。

(楊仲山)  (據《人民日報》)

1940年8月,聶榮臻司令員與4歲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在一起。

照片背后的故事

上面這幅照片《聶榮臻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是抗日戰爭時期一組珍貴圖片中的一張,這些照片是誰拍攝的一直是個謎。今年6月出版的《沙飛攝影全集》揭開了謎底:《聶榮臻將軍與日本小姑娘》一組圖片共有8張,拍攝者是沙飛,當時任《晉察冀日報》前身《抗敵報》的副社長。沙飛1950年歿于石家莊,時年38歲。

今年8月出版的《鐵色見證———我的父親沙飛》一書,披露了當年沙飛拍攝《聶榮臻將軍與日本小姑娘》這組圖片幕后的故事。沙飛的學生冀連波回憶拍攝現場的情景說:“當時圍觀群眾多,他(沙飛)叫我維持秩序,免得影響拍照。他對我說,這些照片現實可能沒有什么作用,也不是完全沒用,幾十年后發到日本,可能會發生作用。”歷史見證了沙飛的預見。1980年6月初,日本媒體記者就是拿著放大了的照片,從東京前往宮崎縣都城市找到美穗子進行最后確認的。

沙飛戰友石少華回憶說:“沙飛隨部隊參加百團大戰,拍了不少照片。后來聶榮臻司令員怕他在前線出危險,去電要沙飛隨司令部行動。事有湊巧,他剛剛回到司令部,就親眼見到了聶榮臻照顧日本小姑娘,并委托當地老百姓把兩個女孩送到日軍駐地的情景。他很敏銳地用照相機拍攝下來。沙飛曾非常感慨地說,關于孩子,在抗日戰場上有兩件類似而又截然相反的事情,一件是在百團大戰中,聶榮臻司令員親自照顧并送還了被我軍救出的日本女孩子;另一件就是在柏崖慘案中,日本兵把兩個中國小孩扔進開水鍋里煮死。這就是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的鮮明對照。”

《新聞兩則》 篇二

教學目標 :

1、指導學生認識本文的文體特征,通過具體的范例分析,大致了解新聞報道的幾大特點。

2、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體會海峽兩岸炎黃子孫血濃于水的主題

教學重點:大致了解新聞報道的極大特點。

教學方法:自主閱讀。

教學過程 :

一、整體感知,知道讀通

1、提出自讀要求:大致讀懂課文,不理解的地方做記號

2、學生自讀課文

3、討論學生提出的疑問

說說本文報道了一件什么事,初步弄清課文內容。

二、抓住重點,指導讀懂。

1、再讀課文,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最令自己感動或體會最深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讀一讀原文。

2、抓住以下重點語句。

(1)來了,兒子的救命“火種”送來了

(語句短促、激烈,表現了中年夫婦看到救命“火種”到來的激動和欣喜的心情。)

(2)24日上午8時30分,年輕人將自己“滾燙”的骨髓和滿腔情感捐贈出來。

(交代具體、準確的時間,說明這一時間是多么重要,而“滾燙”一詞加上引號,也含義頗深,滿含著中國臺灣年輕人對大陸少年熾熱的愛,從這里我們看到海峽兩岸血濃于水的親情。)

三、遷移應用,知道讀句

1、簡要介紹新聞報道的主要結構

標題是“雙行標題”,由引題和主標題組成的。

2.導語 (1)導語 是新聞報道中的精華部分。

3.主體(2——4)主題是新聞報道的主干部分。

四、遷移應用

拿出帶好的報紙,從報上找出幾則新聞報道讀一讀,加深對新聞報道這一文體的認識。

《新聞兩則》 篇三

活動目標:1、能在大家面前大膽介紹自己的“小海報”。

2、能通過“發布會”的形式獲得更多的信息,愿意與同伴交流、分享。

3、在互相質疑的過程中,提升幼兒有關動物方面的經驗。

活動準備:1、幼兒對動物有所了解。

2、幼兒結伴設計一張有關動物的海報。

設計思路:這是一次在主題背景下產生的活動,此活動立足于孩子的興趣、愛好,把自己喜歡的、熟悉的動物以海報的形式展示在眾人面前,使孩子們敢于在集體面前與同伴交流、分享,充分體現了成功感,從中獲得更多有關動物的信息,積累一定的經驗。另外,我又從“培養幼兒問題意識”這一角度出發,讓孩子們在互相質疑的過程中使活動具有挑戰性,在隨后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及家長資源、媒體資源的支持下使孩子的疑惑得以初步的解決,進一步激發了孩子探索“動物界”欲望、信心。

活動過程 :一、引入主題:

最近,朋友們對動物很感興趣,收集了好多有關動物方面的資料;而且,設計了很多“小海報”。今天,我們就來開個。好了,帶著你的小海報來介紹介紹吧,誰先來?

二、交流、分享

根據幼兒研究情況以合作組形式交流

第一組:介紹動物的種類

第二組:動物發明

第三組:動物好朋友

第四組:動物之最

第五組:動物的自衛絕招

過渡句:聽了這么多的介紹,你們有什么不清楚的嗎?快,來問問這些小朋友。

三、提出質疑

四、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形式: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挖掘有生物特長的家長資源和媒體等形式

五、總結,激發在探究的興趣

看來,動物世界里有好多好多的奧秘。好了,帶著我們的問題,一起再去找一找,相信朋友們一定能找到答案的,有信心嗎?

《新聞兩則》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使學生理解新聞寫作中記者的感情蘊含其中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搜集奧斯維辛的相關資料;

2.學生自己生成問題并學會分析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領會作者在平靜的敘述中所蘊含著的對納粹的強烈憤怒;

2.使學生能記住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抵制暴力與罪惡。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分析新聞中的記者的感情傾向

2.品味作品中的細節描寫。

【教學方法】

1.運用網絡進行小說閱讀教學(圖片學生更直觀、更充分的美感享受)。

2.利用在線討論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課前準備】

抽樣調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并對學生感觸比較深的句子進行排序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有人說過去的1XX年是血腥的世紀。現在請同學們點擊“20世紀十大天災”]www.huzhidao.com[。這是天災部分,也就是大自然造成的災難。面對天災,不論危害多大,在不可抗力的情形下,人們只能一邊痛惜天災所帶來的傷痛和損失,一邊坦然承受。還有人禍,人禍指人為造成的災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約 3千萬人,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大戰死亡人數則超過5千萬人,著名的例子有,日本法西斯在中國制造的、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慘劇–“南京大屠殺”。當時的南京真是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大屠殺中遇難的中國人達30多萬人,二戰期間,中國軍民的死傷人數達到3500萬,相當于如今一個福建省的總人口數。在日本法西斯橫行中國的同時,在歐洲,納粹德國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在以奧斯維辛集中營為代表的德軍專門設置的人間地獄里,約有400萬猶太人被嚴刑拷打,隨意殺戮。二次大戰后至今,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大小戰事而造成的死亡人數已不下一次大戰的死亡人數了。

通過剛才的數據能否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預設:人禍遠比天災讓人恐慌)

明確:20世紀的種種“人禍”告訴我們,很多時候,讓人類傷亡慘重、涂炭生靈的,更多的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2.關于奧斯維辛:

請看網頁上的介紹

請同學們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看到這些畫面的感受

(預設:可怕,慘絕人寰,恐怖等等)

剛才是圖片給我們帶大的震撼,現在,讓我們跟隨美國記者羅森塔爾的新聞稿沉重的步伐走進布熱金卡,用我們富有良知的心靈去碰觸那段不忍血腥的歷史,看看這篇文章是否也能給我們帶來相同的感受

3.寫作背景:這篇新聞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二戰后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之后采寫的,發表之后,各大報紙爭相轉載,并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

二、整體感知:

快速瀏覽課文,感受新聞內容,并思考,作者將主要的筆墨放在哪里?

預設:

參考者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經過與感受

參觀了毒氣室,焚尸室,女監房,試驗室,紀念墻,絞刑室。

二戰后關于奧斯維辛集中的新聞報道很多,羅森塔爾的報道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卻成了新聞史上的名作,這是為什么?帶著這個問題,進入文本的學習。

三、細部揣摩:

(環節一)討論探究:

課前準備:請同學們預習,并找出能觸動自己心靈的或者不理解的細節描寫的句子,每個學生寫3—5句

針對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整理出排行榜:

1“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生難忘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

2.“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布熱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這里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波娑起舞。”

3..為什么對于參觀者來說,“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

4.那個女孩在微笑。在笑什么呢?

5.參觀者們用懇求的眼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對解說員說:“夠了”。

針對這些問題,請同學們做在線討論,將自己對該細節的感悟或者不理解的地方發表議論。并讓在座的同學對評論做出一個簡單的評議與總結。

(環節二)在線思考:

二戰后關于奧斯維辛集中的新聞報道很多,羅森塔爾的報道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卻成了新聞史上的名作,這是為什么?它和你平時看到的新聞報道有什么不一樣?請談談你的看法。

預設:奧斯維辛為什么沒有新聞?奧斯維辛有什么?為什么要寫下這一篇沒有什么新聞的新聞?

明確:記者的使命,使得作者不得不寫下該文。作者參觀后覺得不應該讓奧斯維辛曾經發生過的慘案成為舊聞。《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可引起世人的警戒。通過文章,作者希望我們牢記災難,銘記歷史。因為忘記苦難就是新的苦難的開始。

羅森塔爾突破了“客觀報道”“零度寫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在奧斯維辛訪問時的感受當做文章的主要內容來寫,傳達出每一個良知者的共同心聲。

教師總結:細節描寫是耐人尋味的。文章沒有陰森恐怖的鏡頭,沒有血腥的畫面,只是重現了新聞的事實,但透過細節卻能引發人們對生命,對人性的思考。在作者看似平靜的敘述中抒發了對德國納粹殘酷暴行的沉重控訴,更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平與祥和的向往

四、拓展延伸: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一作品本身的價值在哪?社會價值又在哪,能不能從這兩個角度思考,幾人合作試寫一段頒獎詞?

范例:《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突破新聞“零度寫作”原則,著眼細節,以冷峻的視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在恐怖與快樂、戰爭與和平、歷史與現實的反差中,它召喚起人們關于災難的記憶、關于生命的思考、關于人性的自省。它的發表充分地表現了一個新聞記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為新聞史不朽的名篇。

五課堂小結: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①忘記歷史,就會使悲劇重演!

②前以色列總理拉賓的和平宣言:

“幾萬個示威者的喊叫,還遠不如一個痛哭兒子戰死的母親的眼淚給我的震撼……”

“……我向來相信大多數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機會的。你們今晚聚集在此,證明了這種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傷害民主,我們必須抵制暴力。”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奧斯維辛,納粹的暴行使400萬人的生命被罪惡地奪去。這樣的悲劇屬于整個人類,我們應共同面對這樣的恥辱,這樣的罪惡。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今天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記住這樣的歷史。

奧斯威辛是一個尺度:關于時代的、道德的、人性的尺度,無法棄置的尺度;即使作家所寫的題材毫不涉及戰爭和殺戮,時至今日,也都與奧斯威辛有關。在這里,奧斯威辛已成為現實的一部分,雖然屬于過去,卻向未來敞開。

六作業(二選一):

1.“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當時,她在想什么呢?現在她在這堵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墻上,又在想什么呢?”這位可愛的姑娘會在想些什么呢?展開你的聯想,寫一段文字,字數不限。

2.看了《奧斯維辛委員會集會,施羅德強調德國應負責》和《日媒體對奧斯維辛報道獨特,輕描淡寫錯誤歷史》兩篇新聞后,請課外自己再補充材料,談談對此的看法。

七教學設想:

以組織討論該新聞稿當中的細節描寫為課堂重點,問題設置重在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附板書設計:

重現新聞的事實:參觀奧斯維辛的經過與感受

細節描寫

對法西斯的憤懣,控訴

傳達作者的情感

對生命人性的思考,對和平的向往

《新聞兩則》 篇五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的相關知識,了解這兩則新聞的有關歷史背景。

2.培養速讀課文,迅速篩選主要信息的能力。

3.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重點 1通過分析兩則新聞,把握住新聞要素,結構和特點。 2培養閱讀寫作消息的能力。 難

點 培養閱讀寫作消息的能力

教學準備 報紙 教學方法 講讀法

教學程序 教學補充

第一課時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一) 講解關于新聞的一般知識

(1) 新聞又稱消息,通常分為動態新聞 綜合新聞 典型新聞 和新聞述評四類,其中動態新聞是報紙廣播最常用的一種,它報道的是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

(2)新聞的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事件發生的原因 經過 結果

(3)新聞的結構五部分:標題 導語 主體 背景 結語其中標題 導語 主體是必有的背景 結語可有可無。

(4)新聞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 描寫

(5)新聞的特點 真實性 及時性 準確性

(二)分析課文 學習閱讀消息

1 介紹背景

1949年,淮海 遼沈 平津三大戰役結束,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政府依然負隅頑抗,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半月苦心經營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絕簽定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于凌晨發起渡江戰役,徹底摧毀國民黨的長江防線。

2 分析電頭:

交代了通訊社的名稱 發電的時間地點 表明材料真實 報道及時

3 自讀課文,找出本篇新聞的六要素

4 學生討論分析新聞結構

本文可分兩部分:導語(1、2)總述渡江情況。從作戰兵力、戰線長度、戰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

主體(3-17)具體細致的報道了三路大軍渡江作戰的情況。

根據中 西 東三路軍的情況化分層次,并填表

中路軍 西路軍 東路軍

時間

地點

兵力

渡過兵力

討論下列問題

(1)找出文中議論的句子并說說其作用

從敵我兩方面分析敵軍紛紛潰退,毫無斗志的原因,揭露了國民黨*拒絕簽定和平協定的反動本質,贊頌了我軍英勇善戰,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2)為什么按中西東路軍的順序敘述

中路軍渡江作戰在前,所以先寫,中西路軍所與敵情相似,抵抗較小,東路軍所遇抵抗較為頑強,所以中西路軍放在一起寫,東路軍后寫。

(3)分析詳略

中路軍首先發起渡江戰役,比較重要,為什么反而寫的更簡略呢?

渡江戰役開始后,新華社在此之前已經關于中路軍的介紹

為什么詳寫東路軍

東路軍戰斗最激烈,敵人又將其防線修筑的最鞏固,只有把著一路的作戰情況說清楚,才能表現我軍英勇善戰的氣勢

(4)討論主體的幾個層次是怎樣銜接的

(三) 課堂總結

課文通過敘述了三路大軍渡江戰役的偉大勝利,贊揚了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第二課時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一、復習舊課

回顧關于新聞的常識,把握新聞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的結構,新聞六要素,也就是記敘文六要素,以及新聞內容真實準確、報道迅速及時、語言簡明扼要的特點。同學們,關于新聞的知識,你了解多少,能說說嗎?

二、導入新課: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是一篇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的新聞,鼓舞了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在當時具有重大意義。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已經掌握的新聞常識來分析此則新聞。我們要充分利用上節課所學知識,自主探究,提高閱讀新聞的能力。

三、學習新課

(一)展示預習成果

1、給加點字注音

綏靖(suí jìng)  鄂(è) 豫(yù) 杜聿(yù)明 閿鄉(wén)

宿舍 shè 星宿 xiù 整宿xiǔ

2、背景介紹:

關于解放戰爭的知識

解放戰爭,第一年殲滅國民黨軍112萬人,1947年6月底,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戰爭第二年,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152萬人,攻克大批國民黨軍隊重點設防的城市。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軍邊疆進行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這一則新聞發于1948年11月5日,遼沈戰役業已勝利結束,電文說杜聿明則剛從徐州飛到東北,一戰慘敗,又逃到了葫蘆島,即指蔣軍在遼沈戰役中的失敗。淮海戰役是1948年11月6日發起的,這則新聞發電之日正是淮海戰役前夜。

(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新聞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下,困守南陽的蔣軍被迫棄城南逃。

經過與結果:自去年七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進軍,大量殲敵,擴大并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云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個據點外,全部為我解放。

小結:通過閱讀,理清新聞六要素,可以整體感知全文,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階段以后,我軍完全掌握了全國戰場的主動權,經過一年多英勇奮戰,蔣介石全軍崩潰之勢已成,敗局已無可挽回。

(三)理清新聞的結構

標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導語: 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云于四日下午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

主體:第一層: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軍潰敗的背景。第二層: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第三層: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黑暗。

背景: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于此城發生爭奪戰。后漢光武帝劉秀,曾于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后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

背景內容包含在主體之中,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四)思考品味:

1.課文為什么不僅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的戰績?

一方面,南陽解放是南線人民解放軍一年多來取得偉大勝利的必然結果,所以南陽解放之日正是總結一年多來偉大勝利的時機;另一方面,總結一年多來的戰績,也可以說明蔣軍棄城南逃的原因。

2、一年多來,我軍取得哪些偉大勝利?

a、恢復的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極大地擴大了老根據地;

b、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部隊,發展了我黨的武裝力量;

c、糾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確的策略,孤立了敵人,鞏固了根據地。

3.學了這兩則新聞,你對中國革命的勝利有什么新的認識?

可概括為三個基本認識: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創造了人類戰爭偉大的奇跡;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

通過思考品味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思想情感。

(五)比較閱讀,理解提升。

競賽方式,小組合作,比一比那個小組找到的異同點多。

1、異中尋同:分別閱讀兩則新聞,將兩者相同的地方找出來。

文體相同:都屬于新聞(借此可以介紹有關新聞的文體知識)。

作者相同:兩則新聞的作者都是毛澤東。

目的相同:鼓舞士氣,指明方向,爭取進一步的勝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處于解放戰爭的戰略進攻階段。

2、同中求異

具體時間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寫于1948年11月5日,遼沈戰役結束,淮海戰役前夜。

具體寫法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巧用對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與敵軍的節節敗退形成對比;《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妙用暗示,關于歷南陽所發生的重要戰事的介紹,點明南陽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陽解放的重大意義及蔣介石的暗淡前途。

構思特點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線,分步敘寫,多而不雜;《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勾聯歷史與現在,縱橫揮寫,引而有度。

語言風格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大氣磅礴,如百萬均是占領控制切斷等充分表現渡江部隊銳不可當的氣勢。《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廣博儒雅,語言含蓄,如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等需要進一步具體分析。

四、課堂小結

通過比較分析,我們了解到《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同時我們復習了新聞的有關知識,希望同學們把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從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板書設計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關于新聞: 1六要素 時間 地點 人物 起因 經過 結果

2結構 標題 導語 主體 背景 結語

3特點 真實性 及時性 準確性

4表達方式 敘述為主有時兼有議論 描寫

分析課文:導語(1、2)總述渡江情況(兵力 戰線長度 戰況) 總

主體(3-17)具體細致的報道了三路大軍渡江作戰的情況 分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導語: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占領南陽 .

主體:第一層: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軍潰敗的背景。

第二層: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第三層: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黑暗。

作業設計

運用所學有關新聞知識,寫一則新聞,報道發生在你自己身邊的新鮮事,300字左右。(注意:要符合新聞的結構和要素)

《新聞兩則》 篇六

1、了解新聞特點,把握記敘的六要素;

2、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并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

抓住新聞的文體特點,抓住戰爭的主題,體會本文準確精練的語言。

[課前準備]

1、預習生字詞;查閱有關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的資料。

2、學生每人準備一份當天的報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8月13日至30日,第二xx屆奧運會在希臘雅典剛剛結束,大家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渠道,了解到許多有關的新聞,二十多塊閃亮的金牌,讓全世界的炎黃子孫揚眉吐氣,意氣風發。現在,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報紙,挑一篇你最喜歡的奧運新聞讀給大家聽聽。(學生朗讀新聞)

讀后,大家能知道新聞的特點、要素、結構安排嗎?今天,我們來學習毛澤東同志親手撰寫的《新聞兩則》,想必你既能學到相關知識,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潰退(kui) 銳不可當(dang) 業已

2、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新聞報道的內容。

3、再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余華里的長江前線

事件發生的原因:國民黨*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為*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戰役

經過:三路大軍橫渡長江

結果:突破長江防線,占領南岸廣大地區

三、研讀反思

1、要想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就要看什么? 看標題。

2、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要看什么? 看導語。

① 內容:“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的渡江區域。”

② 作用:從渡江作戰的兵力、戰線(即渡江區域)、戰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

3、要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則要看什么? 看主體。

① 劃分層次

a、分述中路軍渡江情況;

b、分述西路軍渡江情況,并闡述取勝的原因;

c、分述東路軍渡江情況;

② 為什么要按這樣的順序進行報道?

中路軍首先發起渡江作戰,所以先說;西路軍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敵軍抵抗甚為微弱,而東線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所以西路接著中路說,合在一起,可以議一議;最后說東路激戰,文勢也涌起高潮。

(以上小組討論,可以參考練習二;教師參與)

四、品味語言

1、你認為文中使用精確、飽含情感的詞語有哪些,簡要說說理由。

①“百萬大軍”“橫渡”這兩字詞,顯現出戰役的壯闊。

②“突破”:表明有敵軍防守,我軍殲滅或擊潰守敵,沖破敵陣。

③“渡至”:有橫渡與到達的兩層意思。

④“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時間明確,且含渡江迅速,作戰順利之意。

⑤“不料”:有嘲諷意味。

2、課堂訓練

在橫線上填入適當的詞語。

此處敵軍抵抗______(較為、非常)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______(控制、占領、封鎖)揚中、鎮江、江陰諸縣廣大地區,并______(控制、占領、封鎖)江陰要塞,______(控制、占領、封鎖)長江。我軍前鋒,業已______(切斷、阻斷)鎮江無錫鐵路線。

五、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通過長期革命戰爭戰勝強大敵人取得的。同時,我們也大致了解新聞的特點,是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的。新聞有它記敘的六要素,其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希望大家利用所學,再讀一讀報紙,進一步掌握新聞這種文體。

六、布置作業

1、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其中的磅礴大氣;

2、觀看錄像片段《百萬雄師過大江》;

3、預習《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掃清字詞,初步感知內容。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這篇新聞,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了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我們要充分利用上節課所學知識,自主探究,培養閱讀新聞的能力。

二、檢查作業

三、整體感知

1、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二十八宿(xiu) 綏靖(suijing) 阻遏(e) 杜聿(yu)明

2、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新聞報道的內容。

四、自主研討

1、細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困守南陽的敵軍被迫棄城南逃

經過:南線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進軍,大量殲敵,擴大并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

結果:河南基本解放。

2、理清新聞的結構

① 標題

② 導語: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敵軍南逃的背景、時間。

③ 背景資料: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④ 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局潰敗的背景。

⑤ 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⑥ 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黑暗。

3、一年多來,我軍取得哪些偉大勝利?

a、恢復的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極大地擴大了老根據地;

b、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部隊,發展了我黨的武裝力量;

c、糾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確的策略,孤立了敵人,鞏固了根據地;

五、質疑反思

1、你認為文中使用精確、飽含情感的詞語有哪些,簡要說說理由。

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

語言生動形象,森林的形象、枝葉茂盛的形象,生機勃勃,富有氣勢。

2、說說兩則新聞在寫法上有哪些異同?

同:主題——戰爭;

內容——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

寫法——敘議結合,語言精煉。

異:《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線,大氣磅礴;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縱橫揮寫,儒雅廣博。

六、教師小結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七、布置作業

1、做一回小小節目播音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就現代戰爭的話題談談你的認識,并整理在練習本上。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我為大家帶來的6篇《《新聞兩則》》,希望對您有一些參考價值。

本文由用戶feng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2059.html

(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可以免费在线观看av的网站 | 欧美视频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日本在线播放 | 一区视频| 午夜电影网站 |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综合网激情 | 国产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tv| 日韩超碰 | 欧美精品1区2区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1蜜桃 | 久久久久香蕉视频 | 日本成人中文字幕 | 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在线91| 欧美精三区欧美精三区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牛牛 | 国产精品视屏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久久精品日韩 | 狠狠操狠狠操 |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 | 麻豆av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 | 99亚洲精品| 激情五月婷婷基地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级一级国产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最新国产视频 | 久久中国| 午夜久久久久 | 99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探花 | 亚洲91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视频 | 欧美一二|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使用方法 | 国内自拍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