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式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篇一
本課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第十冊第八單元的第二課時,第一課時是復式條形統計圖。
本課教學因為有上一節課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在統計圖的情境里,學生在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中,逐步加深統計觀念。
在第一環節觀察統計圖說信息時,學生觀察的很認真、思考很認真。小組討論中也很積極,把看到的,想到的,是不是數學信息都一股腦都說了,加上教師的適當補充,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二環節畫統計圖時,學生有了第一環節觀察的基礎,在小組的認真激烈討論中,學生逐漸由了怎么畫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思路,確定坐標、先畫點、再連線的方法。
總的來說,本課教學基本做到了以學生為本,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在學習的知識的過程中,即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又經歷了獨立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篇二
《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彰武縣前福興地九年制學校于爽本節課教學的《復式條形統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單式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的,所以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計是:讓學生能自主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并根據圖進行數據分析,難點是:讓學生體會出從單式條形統計圖到復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
我在課堂中設計的例題是:學生喜歡的課后游戲項目統計圖。讓男、女生分別畫單式的統計圖,進而觀察其中的數據,發現不明顯,讓學生體驗產生復式的必要性。讓學生經歷把兩個單式男女的統計圖合并成一個復式統計圖的過程,即讓學生自主探究合并的過程。接著讓學生來介紹其作品,如何看圖,學習復式統計圖的畫法及提醒學生畫時的注意點。引出圖例后課件演示合并的過程,為進一步揭示單式與復式統計圖之間的關系,及三個圖之間的異同之處。最后根據統計圖分析數量關系。
這個例題的設計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畫復式方法,通過比較能夠得出,復式是在單式的基礎上加一個縱條。
執教后,我感覺自己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和困惑是:第一:節約時間。
單式統計圖是在學生已經學習的內容,在本節課中只做鋪墊,所以在練習紙中,可以直接寫生項目名稱,不需要投影補充。
展示學生作品時,可以再緊湊一些,讓一個學生回答就夠了,進而電腦演示的過程,教師也可以自己來介紹。
第二:環節盡量板塊式,大膽放手,相信學生。
根據統計圖分析數量關系,問題有點細碎,例題的設計主要解決的問題是讓學生學會畫復式的方法。第一個練習是小超市的棒冰、牛奶的銷售情況,讓學生會會數量的分析。
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篇三
>教學反思
復式條形統計圖是在學習了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已有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知識基礎上,通過對單式、復式條形統計圖的觀察、對比、分析中,認識到了兩種統計圖各自的特點,也感受到復式條形統計圖更能清晰地比較,激發起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增加了一個教學重點,繪制統計圖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學生對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學習,實際上是對單式條形統計圖的有關知識進行鞏固與擴充。因此,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出發,主動參與新知識的探索與學習,從而完成了統計數據、制統計圖、分析統計圖的過程;并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索,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總結以下幾點:
一、結合生活中的材料做為教學內容。
以城鎮、鄉村的復式統計表來復習舊知,引出新授內容復式條形統計圖。教材的例題2是學生們熟知的體育達標測試,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更容易引導學生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試一試”我選擇了一組統計學生參加興趣小組的書局,學生對這個素材比課本中提供的練習更容易收集與整理數據。鞏固練習,2014年國慶期間蒙城縣和渦陽縣空氣質量統計圖,主要是結合現在禁燒秸稈污染大氣,讓學生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也讓他們知道統計圖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因此學習起來就更有激情,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統計圖、分析統計結果,從中了解多種信息,并提出各種問題,鞏固、整理和運用所學的知識,提高了學習的效率。這樣的設計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現了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學生自主探索繪制統計圖的方法。
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析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嘗試繪制復式統計圖,立刻引起了學生要制作條形統計圖來表示數據的欲望。在畫圖的時候我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提醒:畫圖時要注意的相關事項。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探索怎樣畫統計圖,所以,在繪制玩體育組之后,緊接著讓學生總結繪圖的方法步驟,討論之后讓學生按照折步繪制余下的統計圖。之后,我分別展示了幾個學生的作品,比較其中制作的優缺點,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制圖的分析能力。
三、統計無處不在
學生在體驗數據的整理、描述和分析并會繪制復式統計圖之后,我提出問題:讓學生結合統計圖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學生們積極踴躍,這個環節,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統計拓展思維能力,也使他們感受到統計的趣味性。這時我抓住學生的濃厚興趣,出示統計圖在生活各個領域的應用。最后鼓勵學生收集整理本校各年級男女生人數的數據,制作成統計圖,并試著寫一份分析報告,和大家一同分享。新課到此結束,給學生留下學習的空間自己去探索。
四、反思這節課的不足之處
這堂課是一次公開課,反思這節課,其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在教學時間的安排的不夠合理,教學評價上較為單一;課堂激情性不夠高,導致學生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公開課不是上給聽課教師的,而是上給學生的!課堂不能是老師帶著學生走,而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走,教師跟著學生走,激活他們的思維狀態,可以鼓勵、肯定、以吸引的語言讓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產生學習欲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今后,我將不斷學習,努力改正教學上的一些不足,認真鉆研教材,繼續學習課改的新理念,扎扎實實的上好每一堂課。
《復式統計圖》教學反思 篇四
《復式統計圖》教學反思
講這節課時我依然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在復習舊知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由于數學知識系統性的特點,溫故知新的方法針對這節課同樣非常有效。上完這節課有以下幾點感受比較深刻:
1、溫故知新讓學生感覺新知不新。本節課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給合四年級學過的單式折線統計圖,說說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它的類同。回憶舊知,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問題,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感覺新知不新了,難點學生自己主動突破。
2、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學生發現問題。記得去年學生在四年級畫統計圖的時候,往往不清楚用條形統計圖還是用折線統計圖合適;在畫折線統計圖描點的時候和條形統計圖混和在一起。今天讓學生比較一下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學生也發現:在題中所給的信息和兩種統計圖的特點不很明確時,有一個學生發現,圖上面有兩個有色長方形表示兩種事物時,用條形;而是一條實線和虛線時用折線。另一個學生發現是水平標的名稱是對著空格的是用條形,對著線的是用折線。在畫的過程中學生也是從比較中順利掌握了這兩種統計圖的畫法。
《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篇五
《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了單式條形統計圖,并知道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后進行的教學,學好這部分知識為后面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將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中,教師用新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教學一開始,教師引導學生對上節課的所學知識進行回憶,進一步明確制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為新知作好鋪墊。在新知的學習中,教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多次分學習小組討論,合作交流,使學生明確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統計圖的異同從而掌握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和步驟,并會根據統計圖中提供的信息,解答有關題。讓學生互相提問、解答,并進行評價,這樣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復式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篇六
統計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已先于數學課程將統計推到學生的面前。新的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我們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就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為了培養學生具有從紛繁復雜的情況中收集、處理數據,并作出適當的選擇和判斷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讓學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會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會分析復式折線統計圖。
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愛國情感與學習興趣。
數學依賴于生活,并從生活中抽象和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書中例題只提供了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和一幅復式折線統計圖,看上去很單調,枯燥無味。怎樣激發學生情感呢?
新課開始我就講述了最近發生的西南地區干旱,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氣候、降水量等與生活的關系。也激發了學生對災區人們的情感。然后我各出示了兩幅我們鎮江市和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某一年中各月降水量統計圖,讓學生來觀察、談論,由于接近學生生活,學生是暢所欲言,說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我覺得這樣處理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設置學習懸念,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南宋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古人也曾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見,“疑”對學習的重要作用。“疑”是學生深入學習的原動力,“疑”是開啟思維的金鑰匙。例題教學時先用兩幅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鎮江、青島兩個城市20xx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對折線統計圖的回憶;再提出懸念:“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這些問題僅在一幅統計圖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兩幅統計圖中相對應的數據進行比較,逐月計算兩個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數,才能找到答案。學生們先沉思了一下,緊接著都叫著舉起了手,他們知道怎么辦了,“合在一起”是大家共同的呼聲,然后我出示了一幅簡單合在一起的統計圖,面對這幅亂七八糟的統計圖,請學生自己討論該怎樣修改?課堂一下子就進入高潮,學生說的各種修改意見,一下子就把復式統計圖的重點和特征都得了出來,讓我體會到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窮的。
(三)正確分析,大膽預測,培養學生統計意識。
統計活動的過程不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而且還包括分析數據以及根據分析的結果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而其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對于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另一方面還啟發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有關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談體會、說感受、提建議。比如在統計男女生的身高時,在談論了題中的問題后,我又問:“對于那些比全國平均身高低的同學,你有什么好的建議?”“看著這張統計圖,你還有什么想法?你覺得這條折線會一直往上升嗎?為什么?”這樣,就把問題進一步得以延伸,體會到統計對生活產生的影響;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初步體驗極限的思想,另外也是進一步加深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逐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設置懸念,主動探索——正確分析,大膽預測”等教學環節中學生即強化了思維,鍛煉了能力,又增強了統計意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6篇《復式統計圖教學反思》,希望可以啟發您的一些寫作思路,更多實用的范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我。
本文由用戶楓葉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