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字叔夜,又稱嵇康先生,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文學(xué)家、音樂家、政治家。他以才華橫溢、文采斐然而聞名于世,被譽為“才子之冠”。嵇康的詩文多寫豪放灑脫、意境深遠,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他熱衷于音樂藝術(shù),擅長琴棋書畫,對音樂理論的研究也很深入。然而,他的一生卻飽受政治動蕩的影響。嵇康深受世事之苦,常以詩詞表達自己對社會不公的憂慮和對自由的追求。本文將帶您進一步了解這位卓越的東晉文學(xué)巨星。
嵇康人物簡介 篇一
嵇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漢族,譙國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 。三國曹魏時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xué)家。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xué)新風(fēng),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lǐng)袖。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 ,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后因得罪鐘會,為其誣陷,而被司馬昭處死,年僅三十九歲。
嵇康善文,工于詩,風(fēng)格清峻。他注重養(yǎng)生。曾著《養(yǎng)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并且給后世思想界文學(xué)界帶來許多啟發(fā)。其人格魅力令他在當(dāng)時亦屬名士,被袁宏稱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跡與遭遇對于后世的時代風(fēng)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等多重屬性,后世學(xué)者對他的解讀也趨于多元化。
嵇康人物生平
嵇康生于魏文帝黃初五年(224年),其祖先本姓奚,住在會稽上虞(今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其曾祖父后為躲避仇家,遷徙到譙國的铚縣(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并改姓為嵇。 嵇康的父親嵇昭,字子遠,官至督軍糧治書侍御史。嵇康有兄長,名嵇喜,早年即以秀才身份從軍,志在用仕,后官至太仆、宗正。
嵇康年幼喪父,由母親和兄長撫養(yǎng)成人。幼年聰穎,博覽群書,學(xué)習(xí)各種技藝。成年后喜讀道家著作,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然不注重打扮。后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長樂亭主為妻,因而獲拜郎中,后任中散大夫。 嵇康與長樂亭主育有一兒一女(其子即嵇紹)。他常修煉養(yǎng)性服食內(nèi)丹之事,彈琴吟詩,自我滿足。
嵇康崇尚老莊,曾說:“老莊,吾之師也!”講求養(yǎng)生服食之道。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養(yǎng)生論》來闡明自己的養(yǎng)生之道。他贊美古代隱者達士的`事跡,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
嵇康曾經(jīng)游于山澤采藥,得意之時,恍恍惚惚忘了回家。當(dāng)時有砍柴的人遇到他,都認為是神仙。到汲郡山中見到隱士孫登,嵇康便跟他遨游。孫登沉默自守,不說什么話。嵇康臨離開時,孫登說:“你性情剛烈而才氣俊杰,怎么能免除災(zāi)禍啊?”嵇康又遇到隱士王烈,一道入山中,王烈曾得到石頭的精髓飴糖,便自己吃了一半,余下一半給嵇康,都凝結(jié)為石頭。又在石室中見到一卷白絹寫的書,立即喊嵇康去取,而嵇康便不再相見。王烈于是感嘆道:“嵇康志趣不同尋常卻總是懷才不遇,這是命啊!”
大將軍司馬昭欲禮聘他為幕府屬官,他跑到河?xùn)|郡躲避征辟。司隸校尉鐘會盛禮前去拜訪,遭到他的冷遇。同為竹林七賢的山濤離開選官之職時,舉薦嵇康代替自己。嵇康作《與山巨源絕交書》,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堅決拒絕為官。
呂安之妻徐氏貌美,被呂安的兄長呂巽污辱,呂安憤恨之下欲狀告呂巽。嵇康與呂巽、呂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勸呂安不要揭發(fā)家丑,以全門第清譽。但呂巽害怕報復(fù),遂先發(fā)制人,反誣告呂安不孝,呂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義憤,遂出面為呂安作證,觸怒大將軍司馬昭。此時,與嵇康素有恩怨的鐘會,趁機向司馬昭陷害嵇康,將呂安、嵇康都處死。
行刑當(dāng)日,三千名太學(xué)生集體請愿,請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讓嵇康來太學(xué)做老師,這些要求并沒有被同意。臨刑前,嵇康神色不變,如同平常一般。他顧看了日影,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兄長嵇喜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從前袁孝尼(袁準(zhǔn))曾跟我學(xué)習(xí)《廣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廣陵散》現(xiàn)在要失傳了。” (《廣陵散》并不是嵇康獨作)說完后,從容就戮。海內(nèi)的士人,沒有不痛惜的。司馬昭不久后便意識到錯誤,并深為后悔。 謝萬將其列為“八賢”之一。 袁宏在《名士傳》中稱嵇康等七人為“竹林名士”。
代秋胡歌詩 其 篇二
朝代:三國|作者:嵇康
絕智棄學(xué)。游心于玄默。絕智棄學(xué)。游心于玄默。遇過而悔。當(dāng)不自得。垂釣一壑。所樂一國。被發(fā)行歌。和氣四塞。歌以言之。游心于
玄默。
言贈兄秀才入軍詩 其 篇三
朝代:三國|作者:嵇康
泳彼長川。言息其沚。陟彼高岡。言刈其杞。嗟我獨征。靡瞻靡恃。仰彼凱風(fēng)。載坐載起。
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譙國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音樂家,世稱“嵇中散”,竹林七賢之一。
嵇康通曉文學(xué)、音樂,反對名教思想,崇尚老莊,有作品《與山巨源絕交書》《琴論》《養(yǎng)生論》等傳世。他曾先后任潯陽長、中散大夫等官職,后因擁護曹魏,不滿司馬氏集團篡權(quán)被殺。
答二郭詩 其 篇四
朝代:三國|作者:嵇康
詳觀凌世務(wù)。屯險多憂虞。施報更相市。大道匿不舒。夷路值枳棘。安步將焉如。權(quán)智相傾奪。名位不可居。鸞鳳避罻羅。遠托昆侖墟。
莊周悼靈龜。越稷畏王輿。至人存諸己。隱璞樂玄虛。功名何足殉。乃欲列簡書。所好亮若茲。楊氏嘆交衢。去去從所志。敢謝道不俱。
言詩三首 其 篇五
朝代:三國|作者:嵇康
修夜家無為。獨步光庭側(cè)。仰首看天衢。流光曜八極。撫心悼季世。遙念大道逼。飄飄當(dāng)路士。悠悠進自棘。得失自己來。榮辱相蠶食。
朱紫雖玄黃。太素貴無色。淵淡體至道。色化同消息。
述志詩 其 篇六
朝代:三國|作者:嵇康
潛龍育神軀。躍鱗戲蘭池。延頸慕大庭。寢足俟皇羲。慶云未垂景。盤桓朝陽陂。悠悠非吾匹。疇肯應(yīng)俗宜。殊類難徧周。鄙議紛流離。
轗軻丁悔吝。雅志不得施。耕耨感寧越。馬席激張儀。逝將離羣侶。杖策追洪崖。焦股振六翮。羅者安所羈。浮游太清中。更求新相知。
比翼翔云漢。飲露餐瓊枝。多念世間人。夙駕咸驅(qū)馳。沖靜得自然。榮華安足為。
琴歌 篇七
朝代:三國|作者:嵇康
凌扶搖兮憩瀛洲。要列子兮為好仇。餐沆瀣兮帶朝霞。眇翩翩兮薄天游。齊萬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
言贈兄秀才入軍詩 其 篇八
朝代:三國|作者:嵇康
鴛鴦于飛。肅肅其羽。朝游高原。夕宿蘭渚。邕邕和鳴。顧眄儔侶。俛仰慷慨。優(yōu)游容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8篇《嵇康簡介》,希望可以啟發(fā)您的一些寫作思路,更多實用的范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我。
本文由用戶xiaoxing分享,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