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 篇一
5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準確認讀課文下注詞語,并掌握它們的意義。2.了解排比、反復、對比的修辭方法在詩的運用和作用。3.學習用詩歌的形式描寫并抒發感情。4.學習、把握詩的節奏和旋律,體驗詩人對勞動人民真摯、熱烈的感情以及對舊
世界的仇恨和詛咒,提高審美能力。
過程與方法
先通過反復朗讀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變化與節奏和旋律的關系。接著對本詩的修辭手法及重點段落進行詳盡地分析,最后引導學生品析另一首詩歌,培養學生的詩歌欣賞水平。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貫穿全詩的思緒和激情,理解詩人對大堰河的贊美懷念之情,實質是對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的贊頌。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1.學習排比、反復、對比等修辭手法在詩中的運用和作用。2.了解并學習詩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難點使學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詩歌中的真情實感,體會作者用情作詩的方法和重要
性。
教學突破
應在反復朗讀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會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然后針對某一具體段落仔細推敲,體會作者抒情方式與寫作手段。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準備艾青的另一名篇《給烏蘭諾娃》,并設計一些練習題。2.了解一些關于詩人艾青的生平資料及該詩的創作背景。
弗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認真并帶感情的朗讀詩歌多遍,準確認讀課文下的注釋及課后列出詞語。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導入 課文 1.了解創作背景及作者資料2.字詞練習 2.完成字詞練習3.范讀并引導學生感受文意 3.初步感受文意,體會詩歌的節奏與韻律特色4.指導劃分層次,歸納層意 4.反復朗讀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一、了解創作背景(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師:詩歌這種體裁,對我們來說已經
不再陌生,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已
經接觸過許多類型的詩歌,而今天
我們要欣賞的是當代詩人——艾青
的名作。有誰能告訴我一些關于作
者艾青的資料?
抽學生簡述作者的生平。
2.師:大家回答得不錯,艾青的主要作
品有《歡呼集》、《寶石的紅星》、《黑
鰻》、《海岬上》等。他的詩運用散文
化的語言,抒發思想感情,刻畫藝術
形象,語言樸素清新,韻律和諧,具
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1.積極回答問題,就所了解的知識對
艾青其人做基本簡介。
生: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
于浙江省金華縣皈田蔣村。他是我
國現代著名詩人。1929年赴法國勤
工儉學,專修繪畫。1932年回國,參
加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因從事愛
國運動被捕,在獄中開始詩歌創作。
1935年10月出獄,次年出版第一部
詩集《大堰河》,受到文壇重視。
2.傾聽,作好相應記錄。
3.師:1933年,艾青因參加進步愛國活
動被捕入獄。在陰冷的牢房中,詩
人看著漫天飛舞的雪花,睹物思人,
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歌——《大堰
河——我的保姆》。
板書課題。
3.聽取老師介紹作者的寫作背景及原
由,以便體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感情。
二、字詞練習(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師:大家在課前都預習了這篇課文,文
中有一些生字詞必須要先掌握了才能
更好的理解文意。
導人隨堂練習1,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借助工具書或查閱相關資料,完成隨堂
練習,掌握文中生字詞。
三、朗讀詩歌,初步感受文意(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范讀詩歌。注意朗讀時要講究節
奏,強調按意義單位劃分這首詩的
句子節奏,并有感情的朗讀。
2.抽取同學就所讀講講自己對這首詩
的初步印象,并進行歸納。
師:詩人通過對自己乳母的回憶,抒
發了詩人對乳母真摯的懷念和深切
贊美的感情,進而表達了對廣大勞
動婦女乃至勞動人民的摯愛,表達
了對“不公道世界”的詛咒、控訴之
情。
1.聽教師范讀,體會詩歌韻律節奏,初
步探悉作者感情。
2.暢談對這首詩的印象。
生:詩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詩人的乳
母,她是一位平凡、低微到連自己的
姓名都沒有的勞動婦女,她勤勞、純
樸、善良,但生活一直很貧困、艱難。
四、劃分層次。歸納層意(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歸納詩歌層次,
并概括每個層次所抒發的思想感
情。
2.師:這首詩分為幾個部分?
3.師:很好,現在我們來看看第一部
分。第一部分是詩歌的前四段,它
主要講了些什么,表達了什么思想
感情呢?
點撥:詩歌第4段,詩人看到雪,想
起了保姆大堰河,運用想像和聯想,
描繪了一組冷落凄清的畫面:荒涼
的墳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園
地,長了青苔的石椅。通過一連串
的排比,在對悲慘氣氛的濃重渲染
中,深切地抒發了詩人對保姆大堰
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引出
對大堰河悲慘一生的回憶。
4.師:第二部分又講述了些什么呢?
5.師:回答得很正確,詩歌的第三部分
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家人的悲慘
遭遇,實則控訴了社會現實的黑暗,
文中哪些語句可以表現出來?
6.師:詩歌的第四分部講了什么?
將上述內容梗概板書。(見課末板
書)
1.按老師要求反復朗讀課文,就自己
的理解劃分詩歌層次,并概括層意。
2.生:分為四個部分。
3.生:第一部分交代了大堰河的悲苦
身世及其與“我”的關系。表現了詩
人對乳母的深切懷念與痛悼。
在教師點撥下細細體會作者在該部
分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生:第二部分是從第5段到第8段,
集中刻畫了大堰河勤勞、善良的品
德,抒發了詩人對她的深切眷戀與
尊敬。
5.生:第10段寫大堰河的殯葬。用生
前“四十幾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數不盡的奴隸的凄苦”,與死后“四
塊錢的棺材和幾束稻草”、“幾尺長
方的埋棺材的土地”相對比,深刻而
生動地揭示了舊社會的黑暗。
6.生:第四部分是詩人呈給大堰河的
挽歌和贊美詩,抒發了詩人對大堰
河深情地懷念和由衷地贊美之情。
五、本課小結
這節課主要對作者艾青作了大致了解,初步體會了詩歌的韻律節奏,初涉了詩歌所表達的感情。通過反復朗讀,對詩歌的層次及層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詩歌的結構。
六、課末板書設計 參考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第一層(1~4段):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與“我”的關系——懷念與痛悼第二層(5。8段):回憶大堰河辛勞而又悲苦的一生——眷戀與感激第三層(9。1l段):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家人的悲慘遭遇——同情與控訴第四層(12.13):詩人呈給大堰河的挽歌和贊美詩——謳歌與贊美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探討作者所采用的寫作手法 1.細讀詩歌,分析探討寫作手法
2.深入理解 2.研讀重點段落,深入理解
3.指導品析《給烏蘭諾娃》 3.品析名篇,提升詩歌鑒賞水平
一、分析探討寫作手法(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師:詩歌不同于一般的記敘文和說
明文,其形式不僅具有特殊性,更會
采用多種寫作手法來表現內容,抒
發情感。本文除了多處運用聯想、
想像和對比以外,還多次運用排比,
使內容凝煉,形式整齊,節奏鮮明,
氣勢酣暢。另外,為了加強情感和
音節的旋律,詩中大量運用了反復
1.生:本詩通過反復吟詠表現對大堰
河的深情,許多節用了首尾詩句的
反復手法,使詩歌一唱三嘆,回環婉
轉,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效果。
的修辭方法。這種手法有何作用?
2.請學生找出并朗讀詩歌中采用多種
修辭手法的句段,并分析其作用。
指導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四。
3.師:從構思看,全詩前4個詩段從
“今天”寫起,“睹雪思人”;最后兩個
詩段又回到“今天”,來贊美大堰河。
第4詩段有一句“大堰河,今天我看
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第12詩段有
一句“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兒是在
獄里”,這兩句在全詩結構上起了什
么作用?
2.仔細閱讀詩歌,找出采用各種修辭
手法的段落語句,并就自己的理解
分析其作用。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
四。
3.第4段中“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
我想起了你”,由獄中看到雪,聯想
到大堰河的被雪壓著的墳墓,勾起
對乳母的懷念,進而追憶她辛勞苦
難,默默奉獻的一生。第12段“大
堰河,今天,你的兒子是在獄里”中
的“今天”與第4段中的“今天”相呼
應,從回憶轉入現實,使時間線索更
加清晰。
二、研讀重點段落。深入理解(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師:前邊我們對整首詩進行了閱讀
分析,現在我們選取幾個重點章節
來研讀,有誰愿意給大家朗讀一下
第7、8段?
2.師:第7段中用詩人自家優越的條
件,與大堰河的貧困條件相對比,但
在這種優越的條件中,我的心情卻
是忸怩不安的。“忸怩不安”一詞表
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慣了,進而說
明“我”與地主家庭的疏遠與隔閡。
請在詩句中找出一句相同的話來證
明,并分析它們表達了什么?
3.師:詩歌第8段寫道“大堰河為了生
活……就開始用抱過我的手臂勞動
1.深情地朗讀詩歌第7、8段。
2.跟隨教師講解理解重點段落,試著
分析并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生:“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
了”。明明自己是這個家庭的成員,
卻說成是“新客”,表明了對大堰河
的深厚的感情,以及對自己親生父
母的陌生。
3.生:表現了大堰河的勤勞與善良,以
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了”。這節詩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
像第5段那樣為自家干活,而是到地
主家(“我”的家)干活,從而取得報酬
養活自己一家。勞動是繁重而多樣
的,然而她卻總是“含著笑”,這表明
了她的什么品質?
4.師:聯系第6段所寫“我”離開大堰
河家時,她居然“哭”了,那么在第8
段中反復寫她“笑”,就有了更深一
層的含義,請問是什么含義?
4.生:表明了大堰河對乳兒的深深的
愛,為能夠和乳兒在一起而“笑”。
這是真正的母愛!是超越了一切功
利關系的愛。
三、賞析《給烏蘭諾娃》(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師:通過對教材所選詩歌的學習,我
們對艾青的詩歌有了初步印象,為
了加深對其風格和思想的了解,提
高我們的閱讀能力,我選取了他的
另一首詩讓大家欣賞。
板書詩歌《給烏蘭諾娃》,抽學生朗
讀。
2.指導完成隨堂練習2。
1.充滿感情的朗讀《給烏蘭諾娃》,體
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意思,感受詩歌
的意境美。
2.回答問題,聽取教師評講,在教師的
常導下體會詩歌的蕁杏特色與思想
情感。
四、本課小結
本節課通過對重點段落的研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了作者的創作手法及該詩的藝術特色。為了提高學生閱讀欣賞詩歌的能力,本節課還引導學生品析了艾青的另一名篇《給烏蘭諾娃》。
五、課末板書設計 參考
給烏蘭諾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像云一樣軟。像風一樣輕,比月亮更明亮,比夜更寧靜——人體在太空里游行,不是天上的仙女。卻是人間的女神,比夢更美比幻想更動人——是勞動創造的結晶。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詩人傾吐對大堰河的愛,這種愛是同對黑暗社會(“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聯系在一起的。請找出表現詩人憎恨黑暗社會的詩段,說說有什么作用。
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1.給下列詞注音釋義,并用它們造句。 典押忸怩冰屑悉索凌侮叱罵漂泊2.閱讀詩歌《給烏蘭諾娃》,并完成下列問題。(1)找出詩中最能體現芭蕾舞姿的比喻句。(2)說說破折號在這里的作用和好處。(3)詩的語言是形象的,試分析頭兩句把演員翩翩的舞姿用自然界的云、風比喻
的藝術效果。
(4)詩中“不是……卻是”是什么關系?詩人這么寫的用意是什么?
個性練習設計
試著用簡短的一段話或幾行詩來贊美你身邊勞動者的形象。
教學探討與反思
這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但并不排斥敘事,甚至是細節描寫,因此一定要j學生反復閱讀,充分體會詩人滿懷的激情。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也是此詩一大j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中體會并學習這些修辭手法。
大堰河 篇二
第5課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準確認讀課文下注詞語,并掌握它們的意義。了解排比、反復、對比的修辭方法在詩的運用和作用。
2.能力目標:學習用詩歌的形式描寫并抒發感情。學習、把握詩的節奏和旋律,體驗詩人對勞動人民真摯、熱烈的感情以及對舊世界的仇恨和詛咒,提高審美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貫穿全詩的思緒和激情,理解詩人對大堰河的贊美懷念之情,實質是對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的贊頌。
【教學要點】
重點:1.學習排比、反復、對比等修辭手法在詩中的運用和作用。2.了解并學習詩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難點:使學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詩歌中的真情實感,體會作者用情作詩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學設想】
先通過反復朗讀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變化與節奏和旋律的關系。接著對本詩的修辭手法及重點段落進行詳盡地分析,最后引導學生品析另一首詩歌,培養學生的詩歌欣賞水平。
【教學步驟】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步感受文意,體會詩歌的節奏與韻律特色反復朗讀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導入新課】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歌唱母親,歌頌母愛是詩歌永恒的主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賞析現代著名詩人艾青獻給他的養母——大葉荷(大堰河)的贊美詩:《大堰河——我的保姆》。
【新課探究】
一、了解創作背景
1.作者介紹
艾青,原名蔣海澄,19xx年出生于浙江省金華縣皈田蔣村。他是我國現代著名詩人。192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專修繪畫。1932年回國,參加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因從事愛國運動被捕,在獄中開始詩歌創作。1935年10月出獄,次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大堰河》,受到文壇重視。
艾青的主要作品有《向太陽》、《火把》、《在浪尖上》、《光的贊歌》等。他的詩運用散文化的語言,抒發思想感情,刻畫藝術形象,語言樸素清新,韻律和諧,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2.寫作背景
1933年,艾青因參加進步愛國活動被捕入獄。在陰冷的牢房中,詩人看著漫天飛舞的雪花,睹物思人,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在監獄里寫了許多詩。正像他自己所說: “從那以后,我過的是囚徒生活。我和繪畫幾乎完全斷了聯系。我自然而然的接近了詩。只要有紙和筆就隨時可以留下自己的思想感情。我思考得更多,回憶得更多,議論得更多。”《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寫于詩人在監獄的日子里。當他見了漫天飛舞的雪花,聯想到保姆落滿白雪的墳頭,因冷而神飛,睹雪而思人,揮筆寫下了這首贊美勞動人民,詛咒黑暗世界的詩篇。!
3.解題
這是一首帶有自傳性的抒情詩。在這首詩里,詩人以幼年生活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經歷,抒發了他對保姆大堰河真摯懷念的情懷和熱情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舊世界的仇恨和詛咒。艾青的保姆沒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華縣大葉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葉荷,浙江方言“大葉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樣。作者在詩里寫道: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莊的名字,她是童養媳。” 艾青因為生他時母親難產,后來又因為一個算命先生說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撫養了5年。那么,詩人在這個不屬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
二、字詞練習
借助工具書或查閱相關資料,完成隨堂
練習,掌握文中生字詞。
詞語補釋:
*典押:典當,抵押。
*凌侮:欺凌侮辱。凌: 侵犯,欺壓。侮: 欺負,輕慢。
*忸怩不安:不好意思,不大方的樣子。
三、朗讀詩歌,初步感受文意
1.范讀詩歌。注意朗讀時要講究節奏,強調按意義單位劃分這首詩的句子節奏,并有感情的朗讀。
2.抽取同學就所讀講講自己對這首詩的初步印象,并進行歸納。
詩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詩人的乳母,她是一位平凡、低微到連自己的姓名都沒有的勞動婦女,她勤勞、純樸、善良,但生活一直很貧困、艱難。
詩人通過對自己乳母的回憶,抒發了詩人對乳母真摯的懷念和深切贊美的感情,進而表達了對廣大勞動婦女乃至勞動人民的摯愛,表達了對“不公道世界”的詛咒、控訴之情。
3. 點撥研討作者的思路
明確:這首詩以追憶往事為線索展開思路:雪景——大堰河被雪壓著的墳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運——贊美詩呈給大堰河及所有勞動人民。
4. 研討詩的詩體特征
明確:這是一首敘事抒情詩
四、劃分層次。歸納層意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歸納詩歌層次,概括每個層次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全詩13段,按作者思想感情和思緒的發展脈胳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3節),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她與我的關系,表現了詩人對乳母的深切懷念和痛悼。【懷念與痛掉】
第二部分(4─8節),回憶大堰河辛勞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畫了大堰河勤勞、善良的品德,抒發了詩人對她深切的眷戀、尊敬與感激。【眷念與感激】
第三部分(9─11節),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一家人的悲慘遭遇,詛咒和控訴了黑暗的社會現實。【同情與控訴】
第四部分(12─13節), 是詩人呈給大堰河的挽歌和贊美詩,抒發了詩人對大堰河深情的懷念和由衷的贊美之情。【謳歌與贊美】
五、分析詩歌內容
1.第一部分(1─3詩節): 懷念與痛悼
學生朗讀概括主要內容:突出我與大堰河之間養育與被養育的關系。
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與“我”的關系,表現詩人對乳母的深切懷念與痛悼。
第一節: 大堰河是卑微得連自己姓名都沒有的窮苦勞動婦女。
沒有姓名
沒有人生自由 并列 悲苦低微
靠出賣乳汁和汗水謀生
第二節: 點明大堰河和“我”的養育與被養育的關系。
回環往復強調“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大堰河的兒子”,傾注了對大堰河特有的深情。
第三節: 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
荒涼的墳墓
冷落的故居
典押的田地
長青苔的石椅
引出第二段對大堰河悲苦一生的回憶。
聯想、想象──一組冷落凄清的畫面 思念哀悼之情
a,景物描寫的意境 特征:凄涼,衰敗,荒寂。
b,”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這一詩句反復的作用: 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懷念之情。
c,揣摩這一小節朗讀的聲調 (低沉,緩慢)重音及停頓的節奏
詩人是怎樣想起大堰河的?為什么艾青說“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聽到秋風蕭瑟的聲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純潔無私的內心世界如同雪一樣的潔白無暇,而白雪覆蓋大地的莊嚴肅穆的景象正好表達了詩人深切的悼念。正因為這許多原因,艾青想起了這個給過他無限溫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會地位(她是童養媳,以養育我而養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蓋的墳墓,枯死的瓦菲,長了青苔的石椅,這一切在我們的心中構成了怎樣的一種意境呢?(凄涼、衰敗、荒寂)這樣的景象,寄托了詩人深深的哀悼和懷念之情。因此,我們在讀這幾節時,該用怎樣的語氣去朗讀呢?(低沉、舒緩)好,大家一起把第三節讀一下。注意把握詩人的感情。
2.第二部分(4─8詩節): 眷戀與感激。
回憶大堰河辛勞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畫大堰河勤勞、善良的品德,抒發眷戀與感激。
第四節:
學生概述第4 節主要內容:抒寫大堰河的勤勞與善良。
搭好灶火之后 拾起雞蛋之后 抱 拍去炭灰之后 掐死虱子之后 撫摸 嘗過熟飯之后 包扎傷口之后 放好醬碗之后 補好破衣之后
用八個排比句即八個細節,以”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為中心描畫了8個生活鏡頭,鋪敘大堰河極度貧窮和繁重的家務勞動,增強了語氣,豐富了內容,突出了重點,突出了大堰河慈愛,勤勞的形象,充分體現了她的勤勞和善良,表現出大堰河對乳兒深切的母愛。
第五節: “我”離開大堰河。
用問句,間接表現她對乳兒離開的依依不舍和對乳兒內心的疼愛。
第六節: “我”回到自己生活優裕的家中時,像陌生的新客一樣忸怩不安。
回到生母家中的我的生活是富足豪華;但我的心情是忸怩不安 ,請談談個中緣由
明確:僅有物質生活但沒有愛。
極力鋪寫地主家庭富裕豪華生活,對比反襯大堰河家庭的貧窮。鮮明的對比更能顯示大堰河家是貧窮的,但充滿了愛;我的家是富有的,但缺少愛。想起這些,詩人心里充滿了眷戀與感激。
“看著、摸著、坐著、吃著”表明“我”對這富麗豪華的一切的新奇,又“忸怩不安”,反襯大堰河家庭雖貧窮而充滿歡樂。進一步抒發對大堰河一家深摯的愛、深沉的留戀。
第七節: 大堰河到“我”家來幫傭。
討論:大堰河在忙碌,貧困的生活中為什么總是含著笑?
洗衣 洗菜 切菜 喂豬 燉肉 曬麥
明確:大堰河純樸,寬厚,如同祥林嫂命運悲慘但很容易滿足,靠雙手吃飯,并無過多的祈求,詩人對大堰河既贊美又同情。笑表現了大堰河的勤勞與善良,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六個排比: 不論冬夏,不分寒暑,年復一年承擔著繁重的勞動。含著笑,不停地勞動表現了大堰河勤勞、純樸、寬厚、善良。首尾反復,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雙手,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犧牲,表現她的偉大。
第八節: 進一步描寫大堰河對乳兒真摯的愛。用一個詞概括本節內容:深愛
討論 :詩中哪些細節表現了大堰河對乳兒的深愛
明確:切糖,貼畫,贊美乳兒,做夢。
討論:為什么說大堰河的夢表現了大堰河對乳兒的深愛
明確:這是大堰河對乳兒的祝愿,期盼乳兒長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美滿。由此可見大堰河內心世界豐富美好
我”離開大堰河家時,她居然“哭”了,那么后面反復寫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請問是什么含義?
表明了大堰河對乳兒的深深的愛,為能夠和乳兒在一起而“笑”。這是真正的母愛!是超越了一切功利關系的愛。
典型細節: 1.年節切冬米的糖;2.貼乳兒的畫;3.逢人夸乳兒;4.夢里盼乳兒幸福。真切表現了大堰河對乳兒的感情,反映她豐富的內心世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分析詩歌內容與寫法。
齊讀全詩導入。
【新課探究】
一、繼續分析詩歌內容
1.第三部分(9─11詩節): 同情與控訴。
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家人的悲慘遭遇,詛咒和控訴了黑暗的社會。
揣摩朗讀的聲調與節奏
明確:抑郁,哀傷,沉重,緩慢。
第九節: 大堰河死時一家人的悲痛。
丈夫為她流淚,兒子為她哭得很悲傷,表現她勤勞無私。
死時呼乳兒名字,表現她廣闊的胸襟。
乳兒不在她旁側,表現作者的哀悼與歉疚。
大堰河的夢是什么?“她的夢沒做醒的時候已死了”一句中的“夢”指的又是什么?
夢到乳兒結婚,媳婦管它叫婆婆。后一個夢是指在現實的具體條件下不能實現的想法,是“夢”的比喻義。
第十節: 大堰河的殯葬。
五個排比,是對大堰河一生的概括和真實寫照,也是作者對黑暗社會的不公正的控訴。
大堰河的墓是多么渺小不起眼,這表明大堰河死后得到的很少很少,而大堰河一生付出卻是那樣的多,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社會的不公道。
第十一節: 大堰河死后她一家的悲慘遭遇。
寫她死后一家的遭遇,揭示舊中國農民的悲劇命運,詛咒和控訴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最后一句反復強調“大堰河所不知道的”,深化全詩悲劇氣氛,激發讀者對大堰河命運的深深同情。
大堰河出身貧苦,地位卑微,但她勤勞,善良,淳樸,仁厚,像一座令人肅然起敬的雕像,永遠矗立在詩人的心中同時也將會矗立在我們每一位讀者的心中,讓詩人及每一位讀者情不自禁地唱一曲贊美的詩呈獻給這位神圣的母親。
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禮)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這里,詩人的心一陣陣發痛,他的心中充滿了對她悲苦命運的深切同情。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劇?詩人對這個社會懷著怎樣的感情?齊讀11節,讀出詩人的憎恨之情。
2.第四部分(12─13詩節): 謳歌與贊美。
第十二節: 詩人呈給大堰河的挽歌。
抒發詩人深情的懷念和由衷的贊美之情,用八個排比句直抒胸臆。結尾三個詩句,使“大堰河”含義更廣泛,她是千千萬萬勞動婦女的化身,是人類的保姆,擴大意境,深化主題,表現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十三節: 呈給大堰河的贊美詩。
用呼告手法,直接抒發對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和深深愛戴之情。
討論大堰河的靈魂為什么是紫色的?
明確:紫色象征高貴,”紫色的靈魂”,熱切地贊頌了大堰河高貴美好的心靈
討論:這首熱烈,深沉的贊美詩僅僅呈給大堰河一個人嗎?
明確:不僅僅獻給大堰河,也呈她的兒子們,呈給千千萬萬大堰河般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獻給所有勤勞的中國人民
這一部分,是全詩感情發展的高潮,由回憶、敘述轉為直接謳歌、贊美后,戛然而止。給人留下充分思索的余地。
艾青的回憶到這里就結束了。在他的回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卻有著金子般美好心靈的大堰河。她勤勞,善良,寬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詩人的心中。詩人從回憶的大門走了出來,外面依然是漫天飛舞的雪花,依然是陰冷潮濕的牢房,但詩人卻有著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給大堰河由心靈而寫成的贊歌。
二、分析探討寫作手法
1.排比和反復的使用。
詩歌不同于一般的記敘文和說明文,其形式不僅具有特殊性,更會采用多種寫作手法來表現內容,抒發情感。本文除了多處運用聯想、想像和對比以外,還多次運用排比,使內容凝煉,形式整齊,節奏鮮明, 氣勢酣暢。另外,為了加強情感和音節的旋律,詩中大量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方法。這種手法有何作用?
本詩通過反復吟詠表現對大堰河的深情,許多節用了首尾詩句的反復手法,使詩歌一唱三嘆,回環婉轉,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效果。
反復、排比等修辭方法的運用:
排比: 內容凝煉,形式整齊,節奏鮮明,氣氛酣暢。
反復: 加強感情和音節的旋律,一唱三嘆,回環婉轉,增強詩歌的抒情效果。
2.對比手法的運用。
3.準確而生動的細節描寫。
詩歌的敘事不像記敘文的敘事那樣完整具體,而是概括和提示性的,往往只截取事件的關鍵情節或片段,簡潔、明快,留給讀者巨大的想象空間。(練習二2)
例如:開頭和結尾,用用反復手法,加強了抒情的效果,使詩人的感情表達得更深刻更強烈;同時將敘事和抒情巧妙地融合為一體,使詩歌結構連貫、渾然一體。(練習三)
三、賞析《給烏蘭諾娃》
通過對教材所選詩歌的學習,我們對艾青的詩歌有了初步印象,為了加深對其風格和思想的了解,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我選取了他的另一首詩讓大家欣賞。
給烏蘭諾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像云一樣軟。像風一樣輕,比月亮更明亮,比夜更寧靜——人體在太空里游行,不是天上的仙女。卻是人間的女神,比夢更美比幻想更動人——是勞動創造的結晶。
【作業】完成課后練習
【小結】
詩人以幼年生活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經歷,抒發了自己對保姆大堰河的真摯懷念和熱情贊頌,表達了詩人對舊世界的仇恨和詛咒。
學習這課,我們不僅要學會分析人物形象,誦讀時把握感情,更重要的是,通過這課讓我們更了解我們母親的情、母親的愛、母親的心,讓我們在生活中更好地珍視母愛,更好地愛我們的母親!
【結構板書設計】
第一部分(1——3節) 懷念與痛掉
第二部分(4——8節) 眷念與感激
第三部分(9——11節) 同情與控訴
第四部分(12——13節) 謳歌與贊美
大堰河:勤勞 善良 仁厚 慈愛 我: 懷念 感激 憎恨 贊美
感情線索:詩人對大堰河的摯愛以及對舊社會的痛恨
【教學總結與反思】
大堰河 篇三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詩歌語言的鑒賞力,感悟母愛、親情。
2、賞析詩歌的藝術特色:
一是借敘事抒情,二是對比、排比、反復等手法的運用。
3、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語調,有節奏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關于母愛的詩歌例如《游子吟》等導入。
“他們可以走得很遠很遠,卻總也走不出母親心靈的廣場”,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歌唱母親,歌頌母愛是詩歌永恒的主題。
二、速讀全詩,把握詩歌寫作思路和情感
教師提示:這首詩以追憶往事為線索展開思路,由雪景──大堰河被雪壓著的墳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運──贊美詩獻給大堰河及所有勞動人民。
三、具體研讀、賞析
1、第一部分:
重點是反復誦讀體會第三小節,思考:景物描寫的特征是什么?詩中反復的運用有何作用?揣摩朗誦的聲調。
2、朗讀研討第三部分,重點是第四節:
⑴ 朗讀并找出此節中的生活鏡頭。
⑵ 討論,多組鏡頭以排比句式組合在一起,用反復的手法突出“抱”“撫摸”的動作有何效果?
⑶ 請同學們想象描述大堰河的雙手形象。
⑷ 學生回憶自己母親雙手的形狀,說一說生活中感到母愛的細節。
⑸ 讀第五、六節,思考作者寫兩個家庭的不同,有什么寫作目的?
⑹ 讀第七小節,思考大堰河生活忙碌但貧窮,為什么總是含笑?
⑺ 讀第八小節,讓同學們誦讀并概括本節內容,找出大堰河對乳兒深愛的細節,討論寫大堰河之夢的作用。
3、研讀第三部分:
⑴ 師生共同朗讀文本,反復揣摩聲調與節奏。
(抑郁、哀傷、沉重、緩慢)
⑵ 第十節中大堰河的墳墓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⑶ 讓學生用憎恨的語氣朗讀第十一小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后教師指導。
4、鑒賞體會第四部分:
大堰河的靈魂為什么是紫色的?
四、小結
本詩的影響。
五、欣賞朗誦磁帶,最后一次感受課文
本文由用戶唯憾夢傾城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4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