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論文參考 篇一
高職會計專業的信息化課堂教學設計
摘要:教學設計是上好每一堂課的關鍵,好的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師教的輕松,可以讓學生學得愉悅。會計專業課的教學為使學生了解和認識企業實際工作情景,需要使用大量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報表等教學資料,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已完成不能滿足現實教學的需求,因此將信息化教學技術運用到專業教學就顯得十分迫切而重要。在上課前教師應當將課中需要運用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等信息化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形成信息化教學設計。本文將以錯賬更正為例從四個方面利用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對會計專業課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以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課;信息化;教學設計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信息技術的重視以及互聯網+的提出,信息化教學在高職教育迅速發展,高職會計專業是目前在校人數最多的專業之一,由于專業的特點使傳統的教學方法越來越不能將學生留在教室,使得會計專業必須利用信息化技術等手段進行專業教學的改革,迫使各高職院投入巨資進行教改。近幾年來各大高職院校幾乎要求所有老師全力開發微課、慕課等教育教學資源,然效果卻不盡人意,主要問題是教學資源按計劃和要求開發完成后,如何利用好這些教學資源來進行課堂教學卻沒有學校去進行認真思考,教學資源開發完成后,上傳到各學校相關的網站上,讓學生進行自主下載學習。也有些用于課堂教學,教師零散、無序的使用這些教學資源與各學校大力開發這些教學資源的初衷是相違背的。沒有使這些教學資源得到很好的利用,有個別學校開發這些教學資源甚至于是為了學校的評估而使用,完成沒有得到合理有理的利用,這是對教學資源的巨大浪費。教學離不開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怎樣利用好已完成開發的各種教學資源進行課堂教學,是每一個從事教育教學老師必須要掌握的技能,然大家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環節,即教學設計。任何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都是為了上好每一節課,在每一個45分鐘內利用信息化技術等教學手段來完成教學內容,使教師教的輕松,讓學生學的愉快,這才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所在。每一個教師在上課前都要備課,備課并不單純的備教材,大多數教師的備課都是看看本節課上課的內容,保證這堂課的內容不要講錯就可以了,至于這節課使有什么教學方法,采用什么教學手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得到的教學效果是不是不一樣的,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能將學生留在教室內認真聽課,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學得更加輕松,則不在考慮的范圍之內。少部分教師上課是教本宣課,按書上的教學內容讀一遍就算完成上課內容,故造成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愿意進教室,這是目前我們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備課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教法、學法以及教學手段等,在課前要對每一堂課進行教學設計,通過教學設計安排好每一堂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通過各種教學方法的反復比較和運用,做到讓學生學得輕松,這是每一個教師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信息化的運用在會計專業課程中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點,因此本文將以錯賬更正為例從以下四個方面利用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對會計專業課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思路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教學內容為“錯賬更正方法”,內容選自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會計學基礎》教材中的“第五章—第四節”。該教學內容可以修正會計賬簿中的錯賬記錄,又可以為編制財務報表的數據準確性提供保障。因此,在本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用時45分鐘。
(二)教學目標
該內容的教學將分別實現“知識”、“技能”、“素質”三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主要要求學生掌握錯賬更正方法并能熟練應用。技能目標主要要求學生能正確選擇錯賬更正方法,并按規范要求進行錯賬更正。素質目標主要培養學生會計職業素養及思維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協作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為錯賬更正方法及操作,難點是針對不同類型的錯賬,如何選擇相應的更正方法。
(四)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高職1年級會計專業學生。不喜歡單純的接受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學生對新生事物具有較強的動手意愿,自覺性不強,團隊意識弱是該層次學生的主要特點。因此教師需要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進行積極引導。學生在進行本節課內容學習之前已掌握了記賬憑證的填制、會計賬簿的設置和登記、錯賬的查找等知識與技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五)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了“理實一體”、“任務驅動”、“分組協作”、“歸納對比”、“崗位模擬”等方法,實現了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結合。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教中做、做中學的教學設計理念。
(六)信息化應用
信息化技術與資源的應用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課前通過職教平臺發布預習資料并布置預習任務。課中依托視頻、動畫實物展臺及操作系統,構建工作情境和師生互動的學習場景。課后采用網中網財會專項技能實訓平臺等方式進行測評及反饋。
二、教學組織過程:教學組織過程分為課前預習、課中教學和課后評價三個階段
(一)課前預習階段
教師在職教新干線云平臺發布錯賬更正操作指南、網絡課堂視頻等預習資料以及企業實物錯賬紙質材料,要求學生按會計不同崗位以4人為一個小組,分組完成錯賬更正任務。并通過微信等社交工具進行預習結果的反饋,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預習情況,加強課前對學生的了解。
(二)課中教學階段分為六步驟進行
1.課堂導入(4分鐘)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點評,并匯總預習反饋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習。2.基礎知識準備(15分鐘)在基礎知識準備環節,教師事先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視頻中描述本校的一位畢業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發現一系列錯賬并尋求幫助過程。從而迅速為學生構建一個真實工作情境。在視頻結尾時該學生向學弟學妹們提出了幾個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層層深入。使學生了解錯賬類型,不同類型的錯賬采用什么方法進行更正。3.修正任務成果(10分鐘)帶著學長提出的問題,進一步為學生播放動畫視頻,演示錯賬更正的操作方法與要點,借助動畫視頻等信息化資源,演示操作過程,細說操作要求。各小組成員根據動畫視頻,回答學長提出的問題以及總結錯賬類型及更正方法。學生總結完后重新對課前預習資料查找出的錯賬進行討論并進行任務成果的修正。4.成果展示及糾錯(10分鐘)為檢驗課堂學習效果,采用抽樣方式通過實務展臺及操作系統將學生做好的憑證、賬簿投影在黑板上的方式進行小組展示,小組互評,最后由教師點評。在本環節中發現部分學生對于錯賬更正方法的選擇還存在一定誤區,如何根據錯賬類型選擇正確的更正方法也是本次課的教學難點。5.技能要點總結(5分鐘)為解決教學難點,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畫圖列舉的方式進行錯賬更正方法選擇的總結,并編制錯賬更正“口決”(憑證對賬簿錯,劃線可更正;憑證錯賬簿錯分類型選方法,科目、方向有錯誤,紅字來更正;金額多紅字沖、金額少藍字補)。以此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從而解決教學難點問題。6.布置課后任務(1分鐘)在課堂結束時向學生提出知識拓展問題,要求學生通過微信群進行課后討論并通過網中網財會專項實訓平臺布置課后作業。
(三)課后評價階段
教師通過網中網財會專項實訓平臺獲取學生課后作業測評結果,同時匯總測評錯誤知識點,將匯總結果及正確操作發布到職教新干線云平臺,并要求學生再次測評,直至學生完成操作正確為止。
三、教學效果評價
組織學生分組展示及現場糾錯實現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與互評,教師的總結性點評幫助了學生對學習難點部分的理解和記憶,網中網財會專項實訓平臺的在線測評進一步鞏固了學生對操作要點的掌握,課前預習效果、課后學習效果的對比評價。有助于教師了解教學成效,改進和優化教學方法。四、教學特色和反思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實現了雙主體教學,課程安排以就業為導向,應用理實一體、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結合一系列的信息化資源與技術的應用,使課堂程現以下教學特色:1.以設疑的方式推進教學過程及多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讓學生手腦并用,提高學習效果。2.使用憑證、賬簿等業務資料、結合崗位模擬,構建情境化教學模式,體現了教中做、做中學的教學理念。3.通過學生自主糾錯與總結,結合“口訣”的應用,突破了教學難點。4.利用網中網虛擬仿真實訓平臺進行在線測試、微信平臺的互動交流與評價,實現了課前、課中、課后的多元化綜合評價。借助信息化教學資源與手段,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讓教學變得輕松,讓學習成為享受。這是我們教學工作者的心愿,也是我們不懈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孫志潔。《基礎會計》課程模塊教學設計與實踐[J].財會月刊,2010(9):108-109.
[2]洪葒,廖聯凱。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研究[J].財會通訊,2008(6):40-42.
[3]崔東順。會計專業網絡課程教學設計的應用與研究[J].會計之友,008(35):85-86.
[4]劉琳,張昆,馬廣爍。淺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設計[J].科協論壇,2012(8):165-166.
[5]管友橋,王峰。會計學基礎[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6,6.
會計類畢業論文的參考文獻 篇二
1、鄧春華, 《財務會計風險防范》,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1年版。
2、王春峰, 《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天津大學出版社, 2001年版。
3、王衛東, 《現代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版。
4、常勛,《財務會計四大難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5、《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操作指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6、羅飛。《成本會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87—201,333—338
7、王立彥,劉志遠。《成本管理會計》。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256—276,367—374
8、龔曼君。《管理會計學》。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324—350,459—474
9、馬海清,朱光林。《決策會計學》。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7.420—434
10、Gary M.cokins.《作業成本管理》。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
11、劉仲文著《人力資源會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12、張文賢主編《人力資源會計制度設計》,立信會計出版社
13、中國會計學會主編《人力資源會計專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4、[美] 弗蘭霍爾茨著《人力資源管理會計》,上海翻譯出版公司
15、[美] 加里·S·貝克爾著《人力資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16、[美]查爾斯·亨格瑞著《成本與管理會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7、[加]斯科特著《財務會計理論》, 機械工業出版社
18、[美]馬歇爾著《會計信息系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高偉富著《人力資源會計教程》,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劉永澤著《高級財務會計》,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1、李海波著《新編企業會計》, 立信會計出版社
22、趙書和著《會計學》, 南開大學出版社
23、顧愛春著《會計法規》, 科學出版社
24、夏恩著《會計與控制理論》,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5、翟文瑩著《試論人力資源會計的幾個基本問題》,現代財經,1999.3
26、徐勇、岳欣等《關于我國實施人力資源會計的探討》,對外經貿會計,1999.12
27、曹世文著《試探人力資源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財會月刊,1999.8
28、徐國君、劉祖明著《人力資源會計研究述評》,財會通訊,1999.11
29、張磊、陳偉著《略談人力資源會計的幾個問題》,財會月刊,1999.8
30、袁曉勇著《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的若干問題》,財會通訊,1999.11
31、安明碩著《對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的幾點思考》,財會月刊,1999.11
32、 牛莉俠。 高等職業教育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思考[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08,(01)
33、董麗暉。 提高會計電算化實踐能力的課堂因素分析[J]。 甘肅農業, 2006,(09)
34、陳興霞, 曹軍, 費淋淇。 淺析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仿真模擬題庫建設[J]。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04)
35、杜思曉。 高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研究[J]。 農村。農業。農民(A版), 2008,(10)
36、劉秋月。 會計電算化專業實驗教學模式的構思與實踐[J]。 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998,(Z1)
37、王健。 加快林業企業會計電算化進程的建議[J]。 綠色財會, 2006,(09)
38、包準, 程寶華。 做好林業企業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幾點體會[J]。 綠色財會, 2006,(09)
39、高俊杰, 張東紅。 種子企業實行會計電算化之我見[J]。 種子科技, 2008,(02)
40、丁麗娜。 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問題研究[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09,(03)
41、蘆杰。 關于中專財會和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科設置的構想[J]。 中國林業教育, 2000,(02)
會計專業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篇三
[1]陳小林,陳作習。論內部控制審計動因、成本與收益[J]。財會月刊,2010,(20):77-79.
[2]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孫璐。商業銀行內部治理審計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6.
[4]蔡春。審計理論結構研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5]戴維斯·諾思。制度創新的理論:描述、類推與說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于玉林。試論面向新世紀的內部審計制度[J]。審計研究,2000,(6):17-21.
[7]方堃。關于社會責任審計的思考[J]。審計研究,2009,(3):38-40.
[8]余玉苗,黃兵海。我國上市公司戰略審計初探[J]。財會月刊,2004,(3):37-38.
[9]柯武剛,史漫飛。制度經濟學-社會秩序與公共政策[M]。商務印書館,2000.
[10]諾斯。經濟史上的結構和變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陳青。企業社會責任審計述評與實現[J]。企業研究,2010,(12):23-25.
[12]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內部審計[J]。當代財經,2006,(5):119-122.
[13]何衛東。論非執行董事對于公司戰略的參與[J]。南開管理評論,1999,(4):20-22.
[14]道格拉斯·諾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5]靳磊。企業戰略審計初探[J]。淮南工業學院學報,2000,(4):22-25.
[16]李嘉明,趙志衛。我國企業開展社會責任內部審計的構想[J]。中國軟科學。
[17]程新生,孫利軍,耿偉雯。企業內部審計制度改進了財務控制效果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當代財經,2007,(2):118-122.
[18]劉長翠,陳增雷。企業社會責任審計初探[J]。山東經濟,2006,(7):116-121.
會計論文參考文獻 篇四
寫論文需要附上參考文獻。那么會計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是怎么樣的呢?可參考的文獻又有哪些呢?請看下文。
1、李海波著《新編企業會計》, 立信會計出版社
2、趙書和著《會計學》, 南開大學出版社
3、顧愛春著《會計法規》, 科學出版社
4、夏恩著《會計與控制理論》,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5、翟文瑩著《試論人力資源會計的幾個基本問題》,現代財經,1999.3
6、徐勇、岳欣等《關于我國實施人力資源會計的探討》,對外經貿會計,1999.12
7、曹世文著《試探人力資源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財會月刊,1999.8
8、徐國君、劉祖明著《人力資源會計研究述評》,財會通訊,1999.11
9、高偉富著《人力資源會計教程》,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10、劉永澤著《高級財務會計》,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11、劉仲文著《人力資源會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12、張文賢主編《人力資源會計制度設計》,立信會計出版社
13、中國會計學會主編《人力資源會計專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4、[美] 弗蘭霍爾茨著《人力資源管理會計》,上海翻譯出版公司
15、[美] 加里·S·貝克爾著《人力資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16、[美]查爾斯·亨格瑞著《成本與管理會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7、[加]斯科特著《財務會計理論》, 機械工業出版社
18、[美]馬歇爾著《會計信息系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張磊、陳偉著《略談人力資源會計的幾個問題》,財會月刊,1999.8
20、袁曉勇著《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的若干問題》,財會通訊,1999.11
21、安明碩著《對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的幾點思考》,財會月刊,1999.11
會計專業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篇五
[1]李維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31-32.
[2]王雄元,張士成,高祎。審計委員會特征與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08(4):87-96.
[3]何佳,張曉農。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制度研究研究報告[R]。深圳證券交易所綜合研究所,2001年深圳綜字第0043號。
[4]林有志,張雅芬。信息透明度與企業經營績效的關系[J],會計研究,2007(9):26-34.
[5]汪煒,蔣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與資本成本[J]。經濟研究,2004(7):107-114.
[6]管亞梅,王嘉歆。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能緩解融資約束嗎。–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研宄[J]。經濟與管理研宂,2013(11):76-84.
[7]孫德美。社會責任視角下的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研宄[J]。經濟論壇,2013.
[8]沈艷,蔡劍。企業社會責任意識與企業融資[J]。金融研宄,2009(12):127-136.
[9]周小春,董平。自愿披露社會責任報告能降低公司權益資本成本嗎?[J]。財會通訊,2013(04):78-81.
[10]解維敏,方紅星。金融發展、融資約束與企業研發投入[J]。金融研宄,2011(05):171-183.
[11]劉凱平。企業社會責任與權益資本成本關系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2(05):3940.
[12]孫偉,周瑤。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資本市場信息不對稱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2(20):889-892.
[13]財政部。企業會計制度[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14]孟凡利。會計基礎知識[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本文由用戶糖娃娃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5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