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實驗報告 篇一
一、前言
現有制造電池、蓄電池的原理是電化學反應。電極是不同種元素、不同種化合物構成,產生電流不需要磁場的參與。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電極的鐵鎳蓄電池(注1),但鐵鎳蓄電池放電時沒有外加磁場的參與。
通過數次實驗證明,在磁場中是可以發生電化學反應的。本實驗報告是研究電化學反應發生在磁場中,電極是用同種元素、同種化合物。
《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不同于燃料電池、磁流體發電。
二、實驗方法和(白話文★www.baihuawen.cn)觀察結果
1、所用器材及材料
(1):長方形塑料容器一個。約長100毫米、寬40毫米、高50毫米。
(2):磁體一塊,上面有一根棉線,棉線是作為掛在墻上的釘子上用。還有鐵氧體磁體30*23毫米二塊、稀土磁體12*5毫米二塊、稀土磁體18*5毫米一塊。
(3):塑料瓶一個,內裝硫酸亞鐵,分析純。
(4):鐵片兩片。(對鐵片要進行除銹處理,用砂紙除銹、或用刀片除銹、或用酸清洗。)用的罐頭鐵皮,長110毫米、寬20毫米。表面用砂紙處理。
2、電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于要讓指針能向左右移動,用表頭上的調0螺絲將指針向右的方向調節一定位置。即通電前指針在50微安的位置作為0,或者不調節。
3、”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裝置是直流電源,本實驗由于要使用電流表,一般的電流表指針的偏轉方向是按照電流流動方向來設計的,(也有隨電流流動方向改變,電流表指針可以左右偏轉的電流表。本實驗報告示意圖就是畫的隨電流流動方向改變,電流表指針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轉的電流表)。因此本演示所講的是電流流動方向,電流由”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裝置的正極流向”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裝置的負極,通過電流表指針的偏轉方向,可以判斷出”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裝置的正極、負極。
4、手拿磁體,靠近塑料瓶,明顯感到有吸引力,這是由于塑料瓶中裝了硫酸亞鐵,說明硫酸亞鐵是鐵磁性物質。
5、將塑料瓶中的硫酸亞鐵倒一些在紙上,壓碎硫酸亞鐵晶體,用磁體靠近硫酸亞鐵,這時有一部分硫酸亞鐵被吸引在磁體上,進一步說明硫酸亞鐵是鐵磁性物質。
6、將磁體用棉線掛在墻上一個釘子上讓磁體懸空垂直不動,用裝有硫酸亞鐵的塑料瓶靠近磁體,當還未接觸到懸空磁體時,可以看到懸空磁體已開始運動,此事更進一步說明硫酸亞鐵是鐵磁性物質。(注:用另一個塑料瓶裝入硫酸亞鐵飽和溶液產生的現象同樣)
7、通過步驟4、5、6我們得到這樣的共識,硫酸亞鐵是鐵磁性物質。
8、將塑料瓶中的硫酸亞鐵適量倒在燒杯中,加入蒸溜水溶解硫酸亞鐵。可以用飽和的硫酸亞鐵溶液,然后倒入一個長方形的塑料容器中。實驗是用的飽和硫酸亞鐵溶液。裝入長方形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為40毫米。
9、將鐵片分別放在塑料容器中的硫酸亞鐵溶液兩端中,但要留大部分在溶液之上,以便用電流表測量電流。由于兩個電極是用的同種金屬鐵,沒有電流的產生。
10、然后,在塑料容器的外面,將鐵氧體磁體放在某一片鐵片的附近,讓此鐵片處在磁埸中。用電流表測量兩片鐵片之間的電流,可以看到有電流的產生。(如果用單方向移動的電流表,注意電流表的正極應接在放磁體的那一端),測量出電流強度為70微安。為什么同種金屬作電極在酸、堿、鹽溶液中有電流的產生?電位差是怎樣形成的?我是這樣看這個問題的:由于某一片鐵片處在磁埸中,此鐵片也就成為磁體,因此,在此鐵片的表面吸引了大量的帶正電荷的鐵離子,而在另一片鐵片的表面的帶正電荷的鐵離子的數量少于處在磁埸中的鐵片的帶正電荷的鐵離子數量,這兩片鐵片之間有電位差的存在,當用導線接通時,電流由鐵離子多的這一端流向鐵離子少的那一端,(電子由鐵離子少的那一端鐵片即電源的負極流向鐵離子多的那一端鐵片即電源的正極)這樣就有電流產生。可以用化學上氧化-還原反應定律來看這個問題。處在磁埸這一端的鐵片的表面由于有大量帶正電荷的鐵離子聚集在表面,而沒有處在磁埸的那一端的鐵片的表面的帶正電荷的鐵離子數量沒有處在磁埸中的一端多,當接通電路后,處在磁埸這一端的鐵片表面上的鐵離子得到電子(還原)變為鐵原子沉淀在鐵片表面,而沒有處在磁埸那一端的鐵片失去電子(氧化)變為鐵離子進入硫酸亞鐵溶液中。因為在外接的電流表顯示,有電流的流動,可以證明有電子的轉移,而電子流動方向是由電源的負極流向電源的正極,負極鐵片上鐵原子失去電子后,就變成了鐵離子,進入了硫酸亞鐵溶液中。下圖所示。
11、確定”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的正、負極,確認正極是處在磁體的位置這一端。這是通過電流表指針移動方向來確定的。
12、改變電流表指針移動方向的實驗,移動鐵氧體磁體實驗,將第10步驟中的。磁體從某一片上移開(某一片鐵片可以退磁處理,如放在交變磁埸中退磁,產生的電流要大一些)然后放到另一片鐵片附近,同樣有電流的產生,注意這時正極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電流表的指針移動方向產生了變化。
如果用稀土磁體,由于產生的電流強度較大,電流表就沒有必要調整0為50毫安處。而用改變接線的方式來讓電流表移動。
改變磁體位置:如果用磁體直接吸引鐵片電極沒有浸在液體中的部份的方式來改變磁體位置,鐵片電極不退磁處理也行。
下圖所示磁體位置改變,電流表指針偏轉方向改變。證明電流流動方向改變,《磁場中電化學反應》成立。電流流動方向說明了磁體在電極的正極位置。
三、實驗結果討論
此演示實驗產生的電流是微不足道的,我認為此演示的重點不在于產生電流的強度的大小,而重點是演示出產生電流流動的方向隨磁體的位置變動而發生方向性的改變,這就是說此電源的正極是隨磁體在電源的那一極而正極就在磁體的那一極。因此,可以證明,”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是成立的,此電化學反應是隨磁體位置發生變化而產生的可逆的電化學反應。請特別注意”可逆”二字,這是本物理現象的重點所在。
通過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證實:物理學上原電池的定律在恒定磁場中是不適用的(原電池兩極是用不同種金屬,而本實驗兩極是用相同的金屬)。
通過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證實:物理學上的洛侖茲力(洛倫茲力)定律應修正,洛侖茲力對磁性運動電荷是吸引力,而不是偏轉力。并且洛侖茲力要做功。
通過實驗證實,產生電流與磁場有關,電流流流動的方向與磁體的位置有關。電極的兩極是用的同種金屬,當負極消耗后又補充到正極,由于兩極是同種金屬,所以總體來說,電極沒有發生消耗。這是與以往的電池的區別所在。而且,正極與負極可以隨磁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這也是與以往的電池區別所在。
《磁場中電化學反應》電源的正極與負極可以循環使用。
產生的電能大小所用的計算公式應是法拉弟電解定律,法拉第電解第一定律指出,在電解過程中,電極上析出產物的質量,和電解中通入電流的量成正比,法拉第電解第二定律指出:各電極上析出產物的量,與各該物質的當量成正比。法拉第常數是1克當量的任何物質產生(或所需)的電量為96493庫侖。而移動磁體或移動電極所消耗的功應等于移動磁體或移動電極所用的力乘以移動磁體或移動電極的距離。
四、進一步實驗的方向
1、在多大的鐵片面積下,產生多大的電流?具體數字還要進一步實驗,從目前實驗來看,鐵片面積及磁場強度大的條件下,產生的電流強度大。如鐵片浸入硫酸亞鐵溶液20毫米時要比浸入10毫米時的電流強度大。
2、產生電流與磁場有關,還要作進一步的定量實驗及進一步的理論分析。如用稀土磁體比鐵氧體磁體的電流強度大,在實驗中,最大電流強度為200微安。可以超過200微安,由于電流表有限,沒有讓實驗電流超過200微安。
3、產生的電流值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A-T(電流-時間),還要通過進一步實驗畫出。
4、電解液的濃度及用什么樣電解液較好?還需進一步實驗。
五、新學科
由于《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在書本及因特網上查不到現成的資料,可以說是一門新學科,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驗證。此文起拋磚引玉之用。我希望與有識之士共同進行進一步的實驗。
我的觀點是,一項新實驗,需要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人、不同的地點重復實驗成功才行。
參考文獻
注1、《蓄電池的使用和維護》一書中講到堿性鐵鎳蓄電池的內容。
1979年北京第2版,統一書號:15045總20xx-有514湖南省郵電管理局《蓄電池的使用和維護》編寫組,人民郵電出版社
作者:重慶桐君閣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劉武青&
化學實驗報告 篇二
化學振蕩操作說明
1、 根據需處理工件選用合適的磨料,投入研磨機,視工件的實際情況大小 配好藥劑PM600,并對工件進行清洗直至排水口流出清水為止。 2. 當排出之清水量至一根尾指粗細時,即關閉排水閥投入水及PM600比例 1:1,調高研磨頻率進行研磨。
3、 當工件變灰白色時,對工件進行檢測。如工件表面情況不甚理想(紋路過 深)對工件進行清洗,投入第二次PM600研磨工件至端面柱面光澤一至,無白霧霧及麻點黑斑的感覺。
4、研磨工件至理想效果后,對工件進行徹底清洗。投入拋光劑及防銹劑進行拋光處理30min,拋光速度視工件大小及機臺大小而定。
備注:1.選用磨料之原則:不堵塞工件及不擴孔為原則。
2、工件端面刀痕過深時,退至車床組做端面研磨處理。
3、加入PM600切削一段時間后,若發現石頭翻轉過慢時或是石頭過黏時,對研磨機內加入適量的水潤滑 。
4、大鍋處理量為200~250kg,小鍋處理量為50~80kg。工件越長處理料越少。
5、每48hr打黃油一次,設備間隔使用每72hr打黃油一次。
化學振蕩一般安全規定
一、噪音作業安全守則
(一)噪音作業勞工必需戴用聽力防護具。
(二)過量噪音曝露會造成重聽,聽力損失永遠無法治療。
(三)聽力防護具如耳罩、耳塞等在噪音未達鼓膜前予以減低噪音量。
(四)噪音工作區內戴用耳罩或耳塞以仍能聽到警報信號為原則。 (五)戴用聽力防護具建議
1、公司醫務人員將指導如何戴用聽力防護具。
2、適應戴用聽力防護具,由短時間戴用而至整個工作日戴用,建議戴用時間表如下
3、若第五天以后戴用聽力防護具仍覺得不舒服,找公司醫務人員協助。
4、聽力防護具若有損壞、變形、硬化時送安全衛生單位更換。
5、聽力防護具若遺失時,應即至安全衛生單位領取戴用。
6、耳塞每日至少用肥皂水清潔一次。 (附)記住下列事項:
(一)最佳聽力防護具系適合您戴用它。
(二)正確的戴用聽力防護具可達良好保護的目的,小的漏泄將破壞防護具保護其有效
性。
(三)說話咀嚼東西等會使耳塞松動,必須隨時戴好。
(四)耳塞保持清潔,不會發生皮膚刺激或其它反應。。
二、化學作業安全守則:
(一)工作安排注意事項:
工作人員必須依照指示及標準操作法工作,不得擅自改變工作方法。
2、 工作人員必須戴防護口罩、面具、手套、雨靴及圍兜等防護器具。
3、 各種酸、易燃物及其它化學品,必須分別擺放,加以明顯標示防止誤取用。所有的容器必須為標準或指定使用的容器。
4、 盛裝化學品的容器,如有破裂應立即清出,移送安全地點,妥善處理。
5、 防護手套使用前,必須檢查,檢查方法如下:將手套內充氣,捏緊入口,往前壓使膨脹若膨脹后又萎縮或有漏氣現象,即表示該手套已破裂。
6、 破裂或已腐蝕不堪的手套及使用二天以上的手套不得再使用。
7、 手套等防護具,使用后必須用清水沖洗。
8、 不得將酸類與易燃物互混或傾注于同一排出道。
9、 工作中不得嬉戲,更不得以化學品做與工作無關的試驗或其它使用。
10、廢酸、廢棄易燃物應予適當的處理,不得隨意排棄,以免危險。
11、化學品應貯放于規定地方,走道及任何通道,不得貯放化學品。
12、工作場所,應設緊急淋浴器,并應能隨時提供大量的水,以應付緊急情況的沖洗。
13、隨時注意安全設施及保護衣物的安全程度須要時,應更新防護具物、設施,不得誤。
14、工作間不可將工作物投擲于槽內,以免酸堿潑濺于外或面部衣物。
15、酸液應置于完全不與其它物沖擊處。
16、傾倒酸液時,須將酸瓶置于特制架上。
17、如有工作物不慎墜入酸液中時,須用掛鉤取出。
(二)搬運:
1〃為防止搬運時化學物質的泄露,搬運前應先將盛裝容器的旋蓋擰緊,并穿著不浸透性防護圍巾或圍裙、面罩或眼罩、口罩、手套及防酸膠鞋。
2、在搬運化學物質地區 ,應把地面清理平坦干凈,注意防止滑溜。
3、搬運化學物質應嚴防容器的碰撞、傾倒、滑倒等意外事故的發生。
4、使用手推車搬運化學物質時,先檢查車輛狀況,且不得倒拉或跑步。
5、不幸被酸液灼傷要迅速以大量清水沖洗,并作緊急救護,必要時應送醫院做進一步治療檢查。
(三)異常事故的處理:
1、 停止作業,立即通知作業主管。 2. 確認異常事故的原因及種類。
3、 決定處理因素:依異常事故的大小、作業主管及人員采取的措施。
①修護人員、技術人員進行檢修工作。 ②由作業主管及人員自行調整異常狀況。
③在有發生災害的可能時,應即疏散作業人員。
(四)急救:
1、 最重要者應迅速洗除化學物,并迅速的將傷者移離污染場所。
2、 與皮膚接觸迅速以大量的水沖去。與皮膚的觸面積太廣時應脫去衣服,并維持至少十五分鐘以上的沖洗。
3、 與眼睛接觸,即使少量進入眼睛也應以大量水沖洗十五分鐘以上。可使用洗眼器,從水管流出的溫和水流,或清潔容器倒出均可。在沖洗十五分鐘后疼痛仍存在,沖洗仍應再延長十五分鐘。傷者最好急送眼科。
4、 送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中學化學實驗報告 篇三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誤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8
新課程標準要求要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其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包括解決問題及分析問題能力的增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增強。初中化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學科,無論是在中考、高考還是大學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實驗是初中化學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也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思考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為了滿足新課程標準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要求,初中化學教師應該加強實驗教學。但是,目前很多學校由于化學實驗室的不完備,導致很多老師將實驗搬到課堂上來講,而不是在實驗室里指導學生做。即使有些學校具備實驗條件,但是過于注重實驗操作的規范性,讓學生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用談什么實驗創新了,這造成了很多化學教師在實驗前反復強調要按步驟進行實驗以保證學生的安全性。筆者認為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究,以尋找切實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效果的措施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誤區
(一)過分重視化學理論知識而不注重實驗過程
目前,中考仍然以筆試的形式對化學實驗進行考試,只要學生熟記化學知識,就能夠很順利的將實驗題目填寫正確,這種考試方式不能夠體現實際動手做實驗的能力,只注重實驗結果,從而造成很多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求學生將重點實驗的步驟、結果背誦下來,以備在考試中用到。另外,即使化學實驗在實驗室里進行,教師將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向學生交代清楚之后,一般不在做過多的指導,只要學生嚴格按照實驗教材上的步驟進行實驗就行了,實驗完成后,教師會對每個學生或每組學生的實驗結果進行檢查,并根據實驗結果給每位學生打分,這種只重視實驗結果而不重視實驗過程的教學方法不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
(二)教材及實驗冊的內容設計不合理
目前,初中化學教材和實驗冊中的題目一般比較偏重客觀題型,對于主觀題型涉及的非常少。這些客觀題型一般是給出一個化學實驗,然后讓學生選擇正確的實驗步驟、實驗方法、實驗器具、實驗現象以及實驗結果,可能是填空題、也可能是選擇題,這些客觀題都是有標準答案的,導致學生只能對教材上的化學實驗或化學知識死記硬背,不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由于長期都是死背實驗,缺乏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缺乏動手操作能力,如果給學生出一道考查實驗能力的題目,學生往往會不知所措、沒有頭緒。
(三)教師對化學實驗缺乏探索
據筆者觀察,很多初中化學教師在講解實驗知識或指導學生做實驗時往往局限于教材和實驗手冊,實驗步驟、實驗方法、實驗器具也是嚴格按照教材內容或實驗手冊的要求進行選擇,而沒有認真開展研究。對于實驗手冊上關于步驟、方法和器具的選擇從來沒有思考過或質疑過,比如步驟順序改變一下或者增加或者減少一個步驟會產生怎樣的結果,選擇另一種實驗方法會不會提高實驗效率、選用功能相似的實驗器具對實驗結果是否有影響等都是教師應該探究的問題。
(四)忽視對學生技能的訓練
目前,初中生的化學實驗技能普遍較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教學任務緊。初中化學是中考的必考課程,考試內容涉及的比較廣泛,導致很多教師忙著趕進度,防止臨近中考時重點內容還沒有講完,有的教師是希望早點把化學知識講完,然后騰出足夠的時間帶領學生進行全面的復習。所以,任務緊造成了很多教師沒辦法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實驗機會,而是選擇將實驗搬到課堂上進行講解,導致學生實驗技能水平低。
(五)忽視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
一些學生的化學實驗手冊不能夠完整的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表述出來,或者將產生實驗現象的原因表述為實驗現象;一些學生不能夠嚴謹的使用各種化學概念,往往將相近但是存在區別的概念互相使用;還有一些學生在填寫實驗報告時,對于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實驗方法、實驗現象、實驗結果等不能夠很好的描述出來,即使心理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寫出來卻是另一回事,或者扯了半天也沒有將重點表述出來。對于以上表述方面的問題,教師往往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者只要看實驗報告填滿了就給一個不錯的評分,長期下去導致學生的表達能力越來越差。
二、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效果的對策
(一)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化學實驗的重要性
首先,教師應該認識到化學實驗在化學這門課程中的重要地位,化學知識主要是來源于化學實驗的經驗總結,要想不斷的豐富、擴展化學知識,教師應該對化學實驗進行探究,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再回過頭來理解化學知識甚至提出新的觀點;其次,認識到化學實驗是學生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通過化學實驗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學探索方法,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學生通過做化學實驗,不僅可以鍛煉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可以提高自己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行現代化教學方法
由于化學實驗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很多教師為了學生的安全,往往會放棄讓學生做一些危險的實驗,而是將實驗搬到課堂上講解,這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壓力,造成很多學生害怕做化學實驗。所以,筆者認為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比如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將整個實驗過程制作成錄像或者動畫,然后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等學生熟練掌握了操作步驟和方法,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減少學生發生危險,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要求教師應該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方案,首先,讓學生對實驗做好預習,充分把握實驗目的、掌握實驗步驟和方法,在實際動手做實驗時可以信手拈來;其次,實驗之前,教師應該提出一些創新性的問題,比如增加實驗步驟或者改變實驗方法會出現什么樣的實驗結果,增加學生的求知欲和培養其探索精神;最后,實驗完成之后,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經驗,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精神。
參考文獻
[1]劉麗。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問題原因與對策[J].基礎教育,2012(12).
本文由用戶liao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7161.html
本文由用戶liao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