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反思 篇一
教學反思:
這首詩表達了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讓孩子因長江而自豪,因祖國而驕傲!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品讀”是重要的教學手段。
一、教學過程要抓住孩子的心。
教學過程中,起初我以全詩中“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句直抒胸臆的詩句,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質疑:“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為什么長江有‘母親的情懷’?”仔細想來,這首詩是將長江的“無窮的源泉”和“母親的情懷”有機結合、相互交融來寫的,沒有必要將哪些句子是寫“無窮的源泉”,哪些句子是寫“母親的情懷”這樣分開來理解。只要學生能從詩句的品讀中領悟到長江具有“無窮的源泉”和“母親的情懷”這兩點即可,哪怕從同一個詩句中既領悟到長江無窮的源泉,又感悟到長江母親的情懷,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都可。這樣孩子就不會為理解而理解,而是將心中的長江形象與祖國山河的壯麗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從而贊美和依戀。
二、指導朗讀要抓住孩子的情。
意境是詩歌的核心,是詩人精神境界的藝術表現。所以我第二個方面我必須在引導學生進入意境上下功夫,讀出情感,讀出味道。讓孩子在多媒體教學紀錄片的配合下,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誘導學生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與作者心靈相通產生情感共鳴。最后使孩子們的情感在歌聲中得到升華。
這堂課我認為沒有過多的贅述,學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進行閱讀與思考了。我想詩是感性的,是用心去感悟的。語文教學就應該在語言文字中充分挖掘孩子的情感,讓孩子實實在在地去感受中華文字的美。
教師教學反思 篇二
無論在何種學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很重要,同伴教育也很重要。寫作教學也要為班級學生搭建同伴教育的平臺。有時候,同伴教育的影響力甚至高于教師的影響力。我想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往往的單線的,但是同伴之間的互動影響是網狀的,這種影響力有時超乎我們想象。另一方面,從心理學角度而言,學生到了高中階段,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從老師和家長轉變為同學,高中生在自我同一性的整合中,更在意同伴對自己的看法,更在意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形象,因此為了獲得同伴的良好評價,找到群體歸屬感,高中生往往很在意自己在集體活動中的表現,他們往往會盡可能展現出自己的最佳形象。
因此,在我的語文課堂上,一直重視和強化同伴教育,寫作課亦是如此,我十分重視寫作活動課程的設計。一學期的演講活動,我驚喜地看到了學生的高度熱情、課后的積極準備、課堂上的激烈的頭腦風暴、作文中的潛移默化。同時,我也驚訝于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表現平平的學生竟在演講活動中大放異彩。正如班內學生樂菁雯所言:“ ‘讓每個同學有一個完全展示自己的平臺。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 篇三
新課程改革從去年新學期開始到現在已將近一個學年,在教學工作中,我通讀教材,查資料,聽課,請教,精心編寫教案,落實教學目標,上好每一節課,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是新課上下來,常感覺效率比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過頭教高一,翻開以前的教案,反思當初的教育教學方式,感觸頗深。
1對高一新生引導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同時高校要求選考物理學科的專業占的比例相對較多固然是個有力條件,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客觀地分析,教學的起點過高,“一步到位”的教學思路是導致學生“物理難學”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這個大的臺階,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
例如,關于“力的正交分解”這一基本方法的教學就是通過分期滲透≤≥,逐步提高的。這不僅是一個遵循認知規律的需要,其意義還在于不要因為抽象的模型、繁瑣的數學運算沖淡物理學科的主題,通過降低臺階,減少障礙,真正能夠把學生吸引過來,而不是把學生嚇跑了,或者教師一味的強調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學生就硬著頭皮學,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甚至變成了物理學習的“奴隸”。如果我們老師有意識地降低門檻,一旦學生順利的跨上的這個臺階,形成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再提高并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師并沒有很快領會這種意圖,因而在實際教學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圖文并茂的課本,不注意加強實驗教學,不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只靠生硬的講解,只重視告訴結論,講解題目,這怎么能怪學生對物理產生畏難情緒呢?學生如果對物理失去興趣,對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對知識掌握不牢也就不足為怪了!我們不妨再舉一個例子,有的老師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馬山就去講解大量的靜力學問題,甚至去講動態平衡問題,試想這時學生對合力的幾個效果尚難以完全理解,對平行四邊形法則的應用還不夠熟練,學生解決這類問題的困難就可想而知了,這種由于教師的引導方法不當,導致學生一開始就覺得物理如此之難,怎么能怪學生認為物理難學呢?我們教師不應該把教學目標選擇不當的責任推向學校的考試,推向市場上的參考書,這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應該多從自身的教學思想以及從對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們作為引路者有意識的降低高中物理學習的門檻,先將學生引進門,哪怕先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好學”的假象,我們都是成功的。
2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并為以后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對“相對”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后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判斷錯誤的現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于創設物理情景,做好各種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發揮想象地空間。如果僅僅局限與對物理概念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物理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地內部條件,采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3對物理教學前概念教學的反思
前概念是學生在接觸科學知識前,對現實生活現象所形成的經驗型概念。而由于中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辯證思維還不發達,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不成熟,考慮問題容易產生表面性,且往往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質。所以易形成一些錯誤的前概念。這些錯誤概念對物理概念的正確形成極為不利,它排斥了科學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學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頓以前,人們對生活經驗缺乏科學分析,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個錯誤命題: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運動,沒有力作用,物體就會停下來。這個錯誤一直延續了2000多年,由此可見前概念對人們認識影響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大腦中形成的前概念,對正確的應加以利用,對錯誤的要認真引導消除,否則正確概念難以形成。
一、加強實物演示,豐富感性認識,有利于消除錯誤前概念,確立正確概念
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經驗型,需要感性經驗支持。因此教學中應了解學生的實際,通過實物演示消除錯誤概念。
太陽曝曬下的木塊和金屬塊的溫度如何?學生最容易根據自己的感覺,認為金屬塊溫度高,形成錯誤認識。所以只有通過實驗測定后,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感覺的錯誤,才能消除錯誤前概念,否則任何講授都是蒼白無力的。
由于學生思維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往往以物質外部的非本質的屬性作為依據,形成錯誤認識。如學生認為馬拉車前進是馬拉車的力大于車拉馬的力,從而對牛頓第三定律產生懷疑。所以教學中針對這種問題設計一個實驗:2個滑塊,2個輕質彈簧秤,使一個彈簧秤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滑塊上,用另一彈簧秤拉動連在一起的’木塊,去演示使一物塊前進時,另一物塊同時前進,通過彈簧秤顯示兩物塊之間相互作用力,這樣就可以排除學生形成的錯誤認識,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體”一節教學中,學生對任何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從同一高度豎直落下時,不同的物體將同時落地很難想象。因此教學中應強調“自由落體運動”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豎直下落運動,但在實驗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氣等阻力影響,結果當然不會完美。當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實驗也就是要重復“伽利略斜塔實驗”,使學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體在空氣中,從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幾乎一樣的事實,然后對自由落體運動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實物演示及創造條件進行實物演示,積極消除學生的錯誤前概念,對提高物理學習效果是重要的。
二、重視物理模型的運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消除學生思維障礙
物理模型是物理學中對實際問題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經過科學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過運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點,抓住本質特征和屬性,可以消除學生思維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自己從生活中形成的樸素物理概念分析區別,拋棄錯誤概念,形成科學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運動的原因并指出,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錯誤時,設想的“理想實驗”就是建立了一個沒有摩擦的光滑軌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問題便簡潔多了。
這是我在新教材教學工作中對以上三點的一點教學反思。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續堅持與寫好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這半年的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在新課程下,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后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往開來,做好教學反思,寫好課后心得,促使自己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的物理教師。
老師教學反思 篇四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來到正定四中已經四周了,漸漸適應了這里的生活節奏。每天伴隨著悠揚的歌曲起床,開始新的一天。今天上午又上臺講課了,雖然依舊緊張,講的仍舊不好,但卻所進步,沒有之前那么緊張,講的也比之前有所改進。可見我的努力有效果了,沒有辜負指導老師鼓勵和教導。我在實習過程中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不易與責任。
今天我又上了兩節課,有些緊張,但已經不會感到無措。因為我在之前做了很多努力,白老師與實習伙伴給了我很多建議與批評,我一直根據他們的建議來改進自己的不足,所以走上講臺,雖然依舊緊張,卻比以前有底氣,比之前有教師的樣子。指導老師給予了我許多幫助。在課前,老師提供許多資料與幫助;在課后,老師及時給予鼓勵與指導以及建議。
首先,在學生討論時,我沒有及時調動氣氛,使得學生討論激烈,缺乏激情。整個課堂氣氛沉悶,使得課上效果不理想。
從這點,我明白課堂氛圍很重要,在上課時一定要調動起學生的激情,讓課上氣氛變得活躍。上好一堂的關鍵是活躍的課堂氛圍。
其次,整堂課我上的較順利,沒有大問題,就是聲音仍舊不夠洪亮,有點兒小,整個人還不夠放開。這一點的影響是一方面震懾不住學生,另一方面影響后面學生的聽課效率。還有聲音過于平緩,沒有抑揚頓挫,不夠激情,導致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重點不夠突出,沒有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得部分學生上課時走思。關于這點,我的改進方法是,多多鍛煉自己的嗓音。用抑揚頓挫的聲調和洪亮的聲音引起學生的注意,活躍課堂氣氛。
最后,我在講解例題時思路所比之前清晰,到有些關鍵地方沒有與學生強調,在學生給出回答時沒有給予評價并給出確定的答案,導致學生沒有完全理解解題方法。還有給學生的討論時間太長,使得課堂內容不夠充實。今后講解要更仔細,講清楚解題思路,強調關鍵點,注意課堂時間分配。
上課后,我才真正體會到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是有多么的不容易。要想做好一名教師,在課前要認真備課,在課中要講好課,在課后要及時認真進行反思,與其他老師進行研討找出不足,選取更優異的講課方案。
一名優秀的人名教師,不僅要教好學生的學習,更要教好學生的品質。既要嚴格要求學生,又要關心愛護學生。既要做學生學習上的導師,又要做學生心靈的導師。
雖然,我還有很多不足,但我會繼續改進,繼續努力,并充實自己的內涵,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數學教師。
本文由用戶糖娃娃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3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