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調研方案 篇一
根據院團委文件及系部相關要求,大學生將利用暑期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入農村,深入基層,掌握農村貧困地區第一手真實資料,更好地了解基層、了解貧困,從而調動學生勤奮學習、勇于創新、奮發成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文史系特此確定了20XX年暑期“三下鄉”社會調查研究的任務,為了順利、有序、高效地完成此次調研任務,在系部領導老師的指導及所有隊員的配合下,特制定此調研活動方案。
一、調研課題的確定
根據郴州市桂東縣新坊鄉具體的情況,調研組最終確定課題為“關于對中部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現狀繼續再調查(以桂東縣新坊鄉為例)”及“關于對新坊鄉旅游資源開發現狀的調查”,對兩個課題同時展開調研。
二、調研方法
問卷調查法、訪談調查法、文獻資料調查法、觀察法
三、調研目的
通過調研獲得第一手真實的資料,分析問題并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為相關部門的決策提供真實而有效的依據;同時也使同學們加深對貧困地區的了解,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
四、調研對象
政府官員、老師、學生家長、村民、學生
五、調研地點
桂東縣新坊鄉下設的新坊、龍溪、溪源、青銅、何家地、泥塘6個村委會轄區
六、調研人員
指導老師:陳天涯、鄒華秀、李希光組長:彭濤組員:繆棟、呂長銀、唐成、劉媛
七、調研時間安排
7月12日—7月17日關于對中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現狀繼續再調查(以桂東縣新坊鄉為例)7月18日—7月19日關于對新坊鄉旅游資源開發現狀的調查注:具體行程需到達當地了解情況后再做出詳細的安排。
八、調研的準備工作
1、資料的搜集。大量搜集桂東縣新坊鄉有關調研課題的相關資料,包括當地地理位置、資源總量、經濟情況、人口分布、風土人情等,以便調研人員更好地開展調研;
2、問卷的設計。根據課題的闡述設計科學、全面的調查問卷,這有利于調查結果的真實;
3、訪談提綱的制定。為了獲得大量而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訪談調查法在調研中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調查方法,因此制定切合實際的訪談提綱是一項重要的準備工作內容;
4、調研人員的培訓。為了使調研人員更加熟悉相關調研工作,在出發前調研組會組織成員統一學習調研知識,掌握相關調研技巧,尤其是訪談技巧;同時每人將發放一份調研手冊,便于隊員及時掌握相關知識。
注:所有的準備工作將在7月4日之前完成。
九、調研的開展
1、根據計劃確定好每天調研任務,安排好人員的調研點及調研時間,調研的過程中必須保證調研人員的絕對安全;
2、調研組每天召開一次會議,及時對每天的調研工作進行深入總結,發現新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同時明確第二天的調研任務;
3、調研人員在整個的調研過程中必須本著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尤其在整理訪談筆錄時切忌加入自身的主觀因素,這有利于調查結果的真實有效;
3、調研人員在調研后期將逐漸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開始形成并確定調查報告的論點,做好撰寫調查報告的前期準備;
4、組長在整個調研過程應及時同指導老師及調研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便整個調研工作取得較好的成效。
十、調研的后續工作
1、問卷的分析。在調查問卷有效回收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可進行問卷結果的錄入工作,將所有結果錄入之后將通過SPSS軟件進行科學分析,得出調查數據,為調查報告撰寫提供真實而有效的資料;
2、訪談筆錄的整理。訪談人員在訪談結束后應及時整理好訪談筆錄,并寫出訪談總結,為調查報告的撰寫提供真實而有效的資料;
3、調查報告的撰寫。據對一系列調查結果的分析,調研人員將選取一個角度進行深入挖掘,撰寫出觀點獨到新穎、內容充實的調查報告。
十一、調研所需的材料
1、調查問卷200份
2、訪談提綱8份
3、攝像機1臺、照相機1臺
文史系暑期“三下鄉”實踐隊調研組
20XX年6月20日
下鄉調研方案 篇二
1、課題名稱:關于城鄉社區市民社會保障狀況的調查調研目的: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入學習我國現有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及其法律保障調查社會保障的落實情況,分析現有的執行機制是否合理,找出促使我國社會保障走上定型、穩定、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科學依據,提出合理建議,構建更加合理的社會保障體系,促使其進一步發展。
調研方法:走訪、案例分析法(座談)
2、課題名稱:城鄉社區市民學校發展狀況和影響調查研究調研目的:了解市民學校對市民的影響,搜集教育體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推進社區基礎教育的發展,強調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性,大力推進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健全科學評價機制。
調研方法:問卷、觀察、走訪、座談
3、課題名稱:關于當地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調研目的:了解當地基本情況及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
調研方法:走訪、問卷、座談
4、課題名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和經驗典型調查調研目的: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了解城鄉市民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情況;進一步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發揮青少年的生力軍作用,發揮社會公眾人物的示范作用,形成人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景象。
調研方法:問卷、走訪、座談
5、課題名稱:市民社區基礎娛樂設施情況調研調研目的:對市民社區基礎文化娛樂設施建設進行情況調查,并根據調查進行相關分析,從中獲得文化娛樂發展情況的優缺點并給出相關建議,同時鍛煉我們的社交能力及分析能力,關心社會、深入社會及豐富我們的經歷。
調研方法:問卷、走訪
6、課題名稱:市民學校文化設施建設情況調研調研目的:對市民學校文化設施建設情況調查,根據調查進行相關情況分析,從中提取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關建議,進一步完善市民學校文化建設。
調研方法:問卷、走訪
7、課題名稱:當地發展中小微企業的實踐與經驗調查研究調研目的:中小微型企業的發展已經逐漸成了國民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和社會穩定的潤滑劑。我國的中小微型企業近幾年已有了初步發展通過對當地部分中小微型企業發展的經驗進行總結并提出促進中小微型企業科學發展的建議。
調研方法:走訪調查
8、課題名稱:市民對食品安全與衛生的重視情況調研
調研目的:食品的安全問題,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這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食品的生產、銷售等環節都會影響到食品的質量。通過食品安全常識、食品真假辨別等問題對市民進行調查,并統計、總結調查情況,進行相關知識的宣傳,加大市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
調研方法:問卷、走訪
9、課題名稱:市民希望市民學校開設什么課程調研調研目的:參與市民學校的主力軍是市民,響應市民需要而開設的課堂可以增加市民學校的的影響力。從而實現提升市民素質,促進城市文明的目的。
調研方式:問卷
10、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其他選題
下鄉調研方案 篇三
一、活動背景
定西市農業基礎夯實,全縣總人口30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百多萬。全市在外務工人口很多,留守兒童數量相對較大。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不僅成為外出務工農民的后顧之憂,而且給正在成長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帶來巨大影響。關注農村留守兒童不僅可以使農業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更有助于新一代的健康快樂成長,有效的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活動目的:
1、通過與定西地區部分鄉鎮群眾的交流,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問題,并予以幫助。
2、通過講解和宣傳國家的各項政策,使定西地區的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對國家政策有更好的了解,以便于維護自身利益,實現社會的和諧和國家穩定。
3、通過此次活動,加強對留守兒童在定西地區的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的了解。對政府與司法部門進一步關注留守兒童提供寶貴意見。
4、呼吁社會各界采取適當措施,為留守兒童創造美好的學習、生活等環境,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5、號召當代大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努力吸取各方面的知識,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認清社會使命,明確成才目標,樹立社會責任意識。
三、活動主題
共享快樂,關愛留守兒童,奉獻力量,共建和諧農村
四、活動時間:20XX年7月15日—20XX年7月25日
五、活動方案(日程安排、人員分工、安全保障措施等)
一、活動主題
此次社會實踐以“共享快樂,關愛留守兒童,奉獻力量,共建和諧農村”為主題,通過與留守兒童的零距離接觸,讓他們在感受來自社會的關愛和溫暖的同時,幫助他們樹立自尊自愛、理解父母、尊重他人、努力成才的觀念。
二、日程安排
①前期準備階段
6月12日,宣傳發動。在學院各班團中廣泛宣傳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意義,并征集活動方案。
7月1日,派隊員代表到目的地實地考察,與當地村委會取得聯系,詳細了解當地的交通、秩序、經濟、留守兒童數量等情況,確定隊員的營地地點并聯系好留守兒童家庭,取得留守兒童監護人的同意許可。
7月1日-7月7日,在全院范圍內為留守兒童募捐書本、文具、衣物、生活用品等物資。
7月1日,在全院學生中選拔隊員,并組織隊員做集中培訓,介紹此次活動的目的、意義,說明活動整體安排及安全注意事項等事宜。
②具體實施階段
7月15日,準備好行李,集體從學校出發,抵達目的地后全隊安頓好,拜訪村支書等當地的管理負責人,對當地留守兒童生活狀況、留守兒童關愛機制等進行了解;對監護人進行訪談,觀察和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心理狀況;總結和分析留守兒童常見的、以及需要關注的各方面問題,為進一步做好留守兒童工作提供資料。
7月16日—7月19日,針對一些實際問題,將募捐來的物資分發給需要的留守兒童并贈送購買的小禮品;隊員們開展一些相應的活動,包括給孩子們講述一些勵志的”事跡、當今社會的一些形勢,陪他們玩一些趣味游戲等一些寓教于樂的文體活動。
7月20日—7月24日,走訪當地有代表性的基礎教育、實體經濟、計生辦等相關政府部門,考查當地留守兒童的生存環境并了解相關政策;在當地群眾中下發關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問卷以及回收。
7月25日,收拾行李,集體乘車返校,確保大家安全抵達后,宣布活動結束。
③后期總結階段
通過對“三下鄉”實踐過程所整理的材料、收集的數據、拍攝的照片匯總處理,寫一篇詳細的社會實踐報告,同時在下學期開學時出一期關于留守兒童的宣傳板報,展示全隊的實踐成果,更重要的是引起身邊同學對留守兒童的更多關注。
三、人員分工
隊長(一人):隊員(若干人):
隊員分工:
1、聯系定西市政府:
2、調查問卷的制作、打印與發放、回收:
3、團隊隨行物品的管理以及各隊員的行蹤監管:
4、活動的圖片、文字收集與整理:
5、日常經費的賬目管理和支出明細6
6、調查報告書寫:全體成員
職責分工
隊長,負責全隊每天的活動內容和行程安排;
隊員
A——負責相關活動流程細節、采訪記錄等文檔資料的收集整理;
B——團隊日常經費的賬目管理和支出明細;
C——負責整個過程中照片的采集;
D——負責團隊隨行物品的管理以及各隊員的行蹤監管;
E——負責提供隊員救護保障;
F——負責每天活動的圖片、文字收集與整理,并將情況及時反饋學院;
G——負責每天活動的圖片、文字收集與整理,并將情況及時反饋學院;
H——負責調查問卷的制作、打印,同時負責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I——負責調查問卷的制作、打印,同時負責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J——負責調查問卷的制作、打印,同時負責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四、安全保障措施
參加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每一個隊員都須簽訂安全責任書,確保學生在外統一指揮和管理。安排一名帶隊老師,負責安排整個活動與各個環節,確保活動順利有效開展。在下鄉之前的培訓會對隊員進行相關培訓,確保下鄉隊員具備了相關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并掌握了活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自救和互救安保措施,明確地告知隊員應注意的安全事項,強調各隊員的手機必需時刻保持暢通,并簽署安全協議,確保每一個隊員在心理上、實踐上都做好充分準備。下鄉的整個過程中,隊長在各項活動進行前后一定進行人數清點,活動進行過程中有一名隊員負責隊員的行蹤監管,隊員臨時請假離隊須向帶隊老師說明,保證每個隊員在隊長和指導老師可及的范圍內行動,尤其是女隊員不能單獨行動,切實做到統一去,統一行動,統一回。
五、活動可行性分析(包括活動經費來源、預算,地方黨政支持、社會資源,
預期成果等)
一、經費預算
二、可利用的資源
一些企業的贊助、學校及學院的撥款;校廣播臺等媒體的關注及給予相關報道;隊員中的本地人對環境較熟悉、在與群眾用方言交流時能提供便利;當地行政部門提供的引導幫助和采訪便利等。
三、預期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留守兒童解決一些困難;讓留守兒童明白社會的現實與父母的無奈,而不是怨恨;讓他們擁有良好的心態,積極對待生活;讓他們體會到來自社會的關心與溫暖,學會感恩;使每個隊員都增長才干、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培養團結互助精神與默契,以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和思想認識,同時更多的為基層群眾服務。
六、應急措施:
可能存在問題:
1、部分群眾對實踐活動的不支持,給整個實踐帶來壓力。
2、缺少必要的前期了解,可能無法形成良好的實踐效果。3.隊員在假期中,紀律性不強,可能協調存在一定的困難。
解決方案:
1、尋求學校的支持,希望學校能出具一份介紹信;通過與鎮政府的聯系溝通,事先打好招呼。
2、做好前期準備,請求政府的領導給予幫助,認真學習。3.加強隊員的溝通,事先強調實踐目的,明確任務分配。
本文由用戶唯憾夢傾城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50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