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潘東升同志個人先進事跡介紹 篇一
2018年,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前夕,潘東升到會場檢查,讓福州市公安局警務保障處處長卞晨勇印象深刻。
人臉識別的圖像曝光率過高;安保專班預估人流規模太小,要按每天10萬人標準完善預案……“一到現場便快速指出這些問題,細致又準確。”卞晨勇說,“他的專業水平令人佩服不已。”
看問題一針見血,源自潘東升過硬的業務能力。
畢業于計算機軟件專業,潘東升從警37年一直致力于公安信息化建設。憑借在計算機領域的豐富經驗和深厚功底,他成為福建公安系統唯一一位入選“數字福建”專家委員會的成員。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潘東升的帶領下,福州市公安局與邊檢、海關、防疫等部門共享數據,幫助福州在全省首批實現現有病例、疑似病例“雙清零”。
“如果沒有深厚的為民情懷,沒有敢于擔當的精神,再好的設想也推行不下去。”在同事眼中,潘東升就是這樣一個追求卓越、推崇創新的專家型干部。
“將潘東升的崇高精神和優良作風根植于心、外化于行,進一步鍛造一支有鐵一般理想信念、鐵一般責任擔當、鐵一般過硬本領、鐵一般紀律作風的新時代過硬公安隊伍。”福州市公安局局長王錫章說。
2022潘東升時代楷模先進事跡材料 篇二
工作中的潘東升雷厲風行、鐵面無私,對待基層民警,這位鐵漢卻充滿溫情、心細如發。他大力推進實施暖警工程,他常說,“黨和國家對廣大民警的關心關愛,傳遞給每一位基層民警”。
在去年底舉行的三級警監授銜儀式上,潘東升與鼓樓區東街派出所民警林春蘭親切握手,勉勵她繼續做好基層民警的表率。林春蘭萬萬沒有想到,這次握手竟成永別。
憶及往昔,她幾次哽咽。“潘局長真正把我們基層民警裝進了心里”。她說,公安民警隊伍里,夫妻兩地分居的情況很多,但調動難一直是個“老大難”。潘局了解情況后,多次協調相關部門,創新出臺了“積分制”,按婚齡、警齡、工作表現等指標細化積分,按照積分排名高低先后解決公安民警夫妻兩地分居工作調動和跨地市雙警家庭調動問題。截至目前已解決3批58人。“積分制評分標準細致,公開透明公正,極大地解決了民警的后顧之憂,一線民警工作動力更足了。”
解決警察的職級晉升、提高警察待遇、推進民警補充醫療保險工作……潘東升走了,但過去5年間他用心用情推出的各項惠警舉措,依然溫暖著一線民警的心。
“我給潘局剝了一碗來自平潭的花生,希望他吃好家鄉味,再走好!”得知潘局長溘然長逝的消息,遠在奇臺的援疆干部林州明泣不成聲。2017年夏天發生的一件事,讓林州明難以忘懷。
那天,福州正是高溫天氣,還是一名交警的林州明站在馬路中央執勤,為一場重要會議提供安全保障。地面溫度已超過40℃,林州明大汗淋漓,但依然堅守崗位。會議開始后,林州明的教導員跑過來,通知他“不要站了,潘局讓你們去屋里休息會兒”。不一會兒,皮卡車送來兩大桶涼茶。原來,這也是潘局特意交代的。
“他打心眼里心疼民警,所以才有口皆碑。”林州明道出了許多基層民警的心聲。
聽到潘東升送醫搶救后,同事們不約而同地趕到福州市公安局大會議室,焦急地等著消息,仿佛下一秒他就會推門進來,部署下一步工作計劃。大家沉默著,很多人眼中早已盈滿淚水。
2022潘東升時代楷模先進事跡材料 篇三
5年前,潘東升到任福州第二天,就圍繞“忠誠、干凈、擔當”,給全市公安民警上了一堂黨課。他脫稿講了2個小時,言辭懇切,語重心長。其中一句話深深烙在了民警們的心中——“你們要牢牢記住‘人民警察’前的‘人民’二字”。
2017年10月13日上午,潘東升做客福州市公安局新浪官方微博@福州公安,開展網上問政
人民二字,重逾千鈞。
今年初,在一次接訪中,有群眾提出“抓拍多、罰單多,停車難”問題。潘東升立即牽頭調研,著手推出便民停車舉措。
“停車滿意率,我說了不算,你說了不算,群眾說了才算。”為廣泛聽民聲、知民情,他要求民警們出臺舉措前深入調研,在線下走訪社區征集意見,在線上發布問卷調查。這次線上調查,群眾對停車問題的滿意率為72%。
5月份起,一系列重磅舉措相繼出臺:向社會增設9600個停車泊位、允許老舊小區周邊指定道路、指定時段單側有序停放,學校周邊允許接送車輛臨時停放,原則不抄單,不處罰,惠及車輛30萬輛;公廁周邊設置時長10分鐘停車位;推出“文明出行、教育免罰”……
樁樁件件都精準擊中民生痛點。不久前,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又進行了一次滿意率調查。這次有1.6萬余名群眾參與,群眾停車滿意率升至98.8%!滿滿的成就感,從大伙兒的心里溢出來,那是被群眾認可的喜悅!
“就在前幾天,潘局還謀劃再開一次新聞發布會,推動更長效的機制落地,沒想到……”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徐志慧難過地說,潘局總是像兄長一樣耳提面命,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一定要用在為人民服務上。
心系百姓冷暖、急難愁盼,緊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來,福州公安“放管服”改革成果豐碩,推出多項便民措施:大力推行窗口“無否決權”工作機制,創辦全省首家“臺灣居民出入境服務站”,在派出所設立“辦不成事”受理窗口,創新推出落戶“零門檻”、無犯罪記錄證明網上辦理……97%的行政審批事項實現“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
“在潘局心里,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馬尾區公安局副局長黃見新說。9月1日,潘東升陪同省領導到馬尾羅星派出所調研。活動即將結束,他突然喊住了黃見新。“見新,我們剛才經過執法辦案區,那個玻璃門通道,不小心的話很容易撞上,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提醒進出群眾注意安全。”
這件“小事”讓黃見新深受觸動。“潘局用實際行動給我上了一課,我今后要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2022潘東升同志個人先進事跡介紹 篇四
潘東升走了,很多沒有和他見過面的百姓,卻把這個名字記在心里。
2015年的一個夏日,三明市市民鄒滿生因為騎摩托車沒戴安全頭盔被執勤民警攔下。讓他驚訝的是,民警不但沒有記分罰錢,反倒送給他一頂安全頭盔。
“處罰不是目的,一定要引導群眾把安全頭盔戴上去。”潘東升說。
時任三明市公安局長的潘東升推行的這種安全教育,不經意間改變了城市的面貌,也把公安干警的良好形象印入了群眾心底。
“不管大事小情,只要有利于群眾,他都要做。”這是福州市公安局黨委委員、交警支隊支隊長陳明俤對潘東升的評價。
2016年,潘東升履新福州后,發現城區交通擁堵嚴重,很多道路的信號燈還靠民警在現場按,路況靠電臺報。多次實地調研后,他牽頭在全省率先推出智能交通大數據平臺,實現了信號燈精準配時、智慧排堵。
面對百姓的訴求,他有春風之暖,亦有雷霆之舉。
福州聚集著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各領域的風險也在隱蔽角落里叢生。特別是少數黑惡勢力社會關系極為復雜,犯罪手段也不斷翻新。
“如果這類毒瘤不切除,群眾會對福州市公安局掃黑的決心和力度產生懷疑!”潘東升直接指揮、縝密部署,經過一年多秘密偵查、固定證據,終于將一個十分棘手的涉黑組織連根拔起。
小到一頂安全頭盔、一盞信號燈,大到驚天大要案,面對阻力和壓力,潘東升聲聲叮囑:“你們要牢牢記住‘人民警察’前的‘人民’二字”。
對于事關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的民生案件,潘東升要求快偵快破,“打防”結合——
在他的帶領下,福州市公安局在全國省會城市首開先河,創建24小時實戰研判、“情指勤輿督”一體化的合成作戰體系;全面“升級”科技化信息收集觸角,實施“智慧天眼”工程,打造環福州治安防控圈。
對于群眾的“急難愁盼”,潘東升始終記掛在心——
在福州的派出所,有“辦不成事”的受理窗口,還有線上的“清零窗口”。顧名思義,這些“刀刃向內”的改革,都是為了杜絕對群眾簡單說“不”的不作為、不擔當。
把僑胞辦理證照、貨運汽車備案等群眾辦事項目搬到“云上”;把行政審批的網上流轉時限不斷壓縮……潘東升推出的創新舉措無不彰顯著為民理念:“什么叫 ‘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就是把 ‘不能辦’變成‘怎么辦’,把 ‘不好辦’變為 ‘想辦法辦’。”
2021年初,有群眾提出“抓拍多、罰單多,停車難”,潘東升立即牽頭調研,幾個月后會同相關部門增設9600個停車泊位,出臺允許老舊小區、學校、公廁周邊有序停車等人性化舉措。
命案破案率創新高、“兩搶”案件發案數連降至最低、累計打掉200多個各類涉黑涉惡組織和犯罪團伙、治安狀況滿意度躋身全國36個大中城市前列……一張張令人信服的成績單,見證著公安干警為百姓守護“平安福州”的努力。
2022潘東升同志個人先進事跡介紹 篇五
他是一名老公安,從警37年,一心為民,護一方平安,直至犧牲在工作崗位。他常說:“加入公安隊伍,就時刻準備著,為黨為人民犧牲一切。”
他是一名領導干部,對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心存敬畏。他常說:“只有個人的干凈,才有做人的底氣、干事的硬氣、從警的正氣。”
9月25日,福建省公安廳黨委委員,福州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一級巡視員潘東升因長期超負荷工作,突發疾病,犧牲在工作一線。許多民警、群眾自發悼念、緬懷他:“潘局用生命踐行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莊嚴承諾,為政法干部樹立了榜樣。”
2022潘東升同志個人先進事跡介紹 篇六
生命最后的幾天,潘東升忙得“像陀螺一樣”:疫情防控、會議安保、慰問一線民警和防疫點醫護人員……
9月24日晚,剛結束一項安保任務,潘東升跟妻子微信視頻通話。和往常一樣,因為工作電話不斷“加塞”,幾句家常話回撥了多次才說完。
9月25日早上9時許,一向守時的潘局少見地“缺席”了……雖經全力搶救,那顆心臟再也沒能跳動起來。
“潘局太累了……”大家難以接受這個噩耗。
他的辦公室,桌上還堆滿了待辦的文件,只是藤椅空蕩蕩的,再也不見那個人,大步流星、推門而入。
“好像他只是離開一小會兒,馬上就會回來,繼續指揮我們戰斗……”福州市公安局副局長施玉安說,“只要老潘在,就沒有打不贏的仗。”
2018年,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召開,福州市公安局創新啟用的“智慧安保”系統大顯身手。從太陽光線直射影響人臉識別通過率,到外國人臉部結構差異影響辨識準確度,再到參觀人數最高峰時的安保預案,潘東升都曾嚴格把關、反復推敲。
最終,峰會上的立體“云防”實現了10萬人最高流量的安全通行,參會的全球技術專家不約而同地對潘東升豎起大拇指。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金磚峰會“三合一”會議……1700余場各類活動安保任務順利完成的背后,是潘東升參與推動的公安大數據智能化建設發揮的作用。
上世紀80年代,潘東升畢業于福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軟件專業。當年,國家信息化產業正處于起步騰飛階段,他的專業成績全班第一,不少同學勸他下海經商,老師也勸他出國深造,但他毅然選擇了人民公安事業。
“是黨培養了我,人民警察是為群眾做事、保護一方平安的崇高職業,我想加入這支光榮的隊伍。”正是抱著這個信念,他勇往直前——
為了讓大數據真正為民所用,他敢立,更敢破。
他是“數字福建”專家委員會19名成員中唯一的公安代表。警務信息有“堵點”,他堅信“數據用不壞”,打破部門和層級壁壘,推動建成省市一體化的公安大數據中心;
疫情溯源有壁壘,他主抓的“超算”疫情數據模型,20分鐘可分析處理數萬條流動人員數據,助力福州市在全省首批實現現有病例、疑似病例“雙清零”;
掃黑除惡有障礙,他毫無懼色坐鎮指揮,“有壓力都是我的壓力,你們只管放手干!”
在同事眼里,這位“專家型”領導雷厲風行、敢打敢拼。只有親近的人才知道,已被切掉半個成人拳頭大小肺部的他,常常會胸悶難忍……
“他十幾年沒有休過假了,兒子結婚的當天下午還去開會。他總對我說‘謝謝’‘對不起’,我很后悔沒有更好一點照顧他……”妻子袁秋榕哽咽著難以言語。
“加入公安隊伍,就是時刻準備著,為黨為人民犧牲生命。”潘東升用生命踐行了這句滾燙的誓言。
2022潘東升同志個人先進事跡介紹 篇七
9月25日,時任福建省公安廳黨委委員,福州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潘東升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年僅57歲。
“加入公安隊伍,就是要時刻準備著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1984年,入警培訓時的一番話,成為潘東升畢生的信仰。從警37年來,他始終忠誠履職、甘于奉獻,以心血踐行擔當,用生命詮釋使命。
“他就像陀螺轉個不停”
“永葆對黨的無限忠誠!”2019年8月22日,一次主題黨日活動上,潘東升寫下了這句話。
何為忠誠?面對急難險重的任務,潘東升總是走在前、作表率,沖在第一線。
2016年5月8日5時30分,時任三明市公安局局長的潘東升接到警情——三明市泰寧縣池潭村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一水電站施工棚內的數十名工人被掩埋!
拿起對講機、沖上越野車,潘東升立刻奔赴事發現場。山路泥濘不堪,兩旁不時有塌方和山體滑坡,他在兩小時內趕到現場,迅速組織搶險救援。
“五天四夜,餓了吃碗泡面、啃個饅頭,困了就在車上瞇一會兒。”三明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政委羅志懷回憶,山區的深夜很冷,潘東升披著一件破舊的雨衣跑前跑后,不知道走了多少來回,衣服被泥漿與汗水徹底浸濕。
不論是危急時刻還是繁重任務,總能看到潘東升沖鋒在前的身影——
深夜兩點指揮核查警情,部署節日安保工作,到重要場館檢查安保事項,部署出臺第四批“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就在犧牲前的幾天,潘東升仍在連軸轉。9月24日,犧牲前一晚,忙完手頭工作的潘東升,抓緊時間給身體不適的妻子打了個視頻電話,然而這最后一次通話,也因其他工作事務中斷了8次。
長期高強度的工作,讓潘東升的身體嚴重透支。2018年6月26日,他做了肺部手術。
“他就像陀螺轉個不停,把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提上來了,自己卻倒下了。”對潘東升的離開,身邊同事深感痛心。
“有利于群眾的事他都要做”
“有利于群眾的事他都要做。”這是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支隊長陳明俤對潘東升最深的印象。
陳明俤曾在福州市下轄的福清市公安局任局長,“作為著名僑鄉,福清出入境證件的辦理需求很大,群眾辦事一度費時費力。”
瞄準痛點,陳明俤下決心優化審批流程。彼時,這項改革在全省還沒有先例。“在服務群眾上,我們就是要盡量讓群眾少跑腿、不跑腿。”潘東升的話堅定了陳明俤的決心。福清市在全省首創出入境24小時自助受理服務中心,群眾辦理護照、港澳通行證從原來的7天變成“立等就取”。
“老百姓從邁進公安機關大門的那一刻起,就是警情,我們就要接警。”這是潘東升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折射出“人民公安為人民”的不變信念。
在三明,潘東升在2014年至2016年全力推進“互聯網 ”便民服務,40個辦事項目審批時限比法定時限縮短40%,80%的審批服務項目實現網上辦理。
在福州,潘東升于2020年7月推出接處警“首接首移責任制”,規范案件受理移送,從源頭上解決基層一線“誰接警、誰處警”問題,大大提升了執法質量和效能。
創新推出落戶“零門檻”、窗口“無否決權”工作機制……將群眾的急難愁盼牽掛于心,潘東升以創新的方式,精準____民生堵點。2020年,福州治安狀況滿意度位列全國36個大中城市的前5名。2021年1至9月,群眾對福州公安民警接處警滿意率達97.94%,位居全省前列。
2022潘東升時代楷模先進事跡材料 篇八
5月8日凌晨5時許,由于連日暴雨,福建三明市泰寧縣池潭村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近10萬立方米的土石傾瀉而下,瞬間將一個水電站的施工棚和數十名工人掩埋。當時潘東升任三明市公安局局長。“凌晨五點半,潘局接到警情,立即奔赴事發現場。”三明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政委羅志懷回憶說,“當時外面電閃雷鳴、暴雨如注,路兩旁不時有塌方和山體滑坡,潘東升帶隊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事故現場,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指揮現場秩序維護,組織搶險救援。”
在救援的5天4夜里,潘東升與救援人員、參戰民警并肩戰斗。在沒過膝蓋深的泥漿中,他跑前跑后,沾滿了泥漿與汗水的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山區的深夜尤其陰冷,雨停了又下,而他唯一能夠御寒的,只有一件破舊的雨衣。潘東升的言行感染著現場每一名救援人員,也帶動了救援工作有序開展,得到國務院工作組和公安部的高度肯定。
從泰寧泥石流的搶險救災中心,到福州抗擊“尼伯特”臺風的救援一線,再到福州臺江排尾重大火災現場……危急時刻,潘東升總是沖鋒在前、無畏艱險,給民警和群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工作上,他是拼命三郎。”福州市公安局二級警務專員黃作璋告訴記者,6月26日,潘東升做了肺部手術,術后第七天他就出現在市局的警情分析會上。
民警們都說,潘東升是累倒的。“潘局犧牲前一周,就像陀螺一樣忙個不停。”福州市公安局辦公室民警張云說,“9月18日是潘東升的生日,當天凌晨2點,他還在指揮核查一起涉疫警情。隨后幾天,安排部署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景區和非景區景點安全整治、中秋節安保,奔赴基層一線慰問節日堅守崗位的民警,前往核酸檢測點看望醫護人員,數次到海峽會展中心指導檢查安保事項,潘局就沒停下來過。”
本文由用戶糖娃娃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57245.html